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6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13 17: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最后一课(法)都德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篇文章的字词及文学常识。
了解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小见大)
了解第一人称的写法及其作用。
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所表现的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己祖国语言的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掌握文学常识、重点的字词。
2、理清小说的基本情节。
3、大致掌握小说的结构。
一、作者与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元帅在色当投降,法国战败。1871年5月10日,法德两国签订《法兰克福条约》,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被割让给了德国,本文的故事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
阿尔封斯·都德 法国19世纪后半期
小说家。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作者及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更好的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准确理解小说的主题。二、小说的三要素:
(一)小说三要素的内容: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二)小说三要素的关系 人物

情节
环境天气不错哟老爸,快点拉!呃 呃设计意图:
在此我让学生观察简单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画面的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理解了小说三要素的关系。三、感知课文
1.给相关词语注音并积累:
惩罚 祈祷 哽咽
郝叟 诧异 踱步
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祈祷: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 思量:心里想。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喧闹:喧哗热闹。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惨白:(面容)苍白。
2.题目《最后一课》是什么意思?它包含了什么特殊含义?
指在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后,沦陷区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在这最后一课中,整个沦陷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亡国之恨都在这最后一课中迸发了出来。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4.全文的主要人物有谁?
5.本文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各是什么?并体会其作用。
自然环境 “天气”“画眉”
风和日丽
反映出小弗郎士天真贪玩、无忧无虑的幼稚心态
社会环境 “普鲁士兵操练”“布告牌”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
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设置了悬念——布告牌上到底写了些什么, 为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作好铺垫。
6.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以小弗朗士的活动为线索分析文章的结构:
一、(1-6)上学路上(开端)
二、(7-23)认真上课(发展)
三、(24-末)宣布散学(高潮、结局)
7.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把握全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进一步教给学生学习小说的方法,并培养学生综合感知的能力,同时为第二课时的人物分析做好充分准备。四、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1、2大题。
设计意图:
作业练习主要是为下节课的人物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达到提前预习的目的。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理解小说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描写把握人物形象(通过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的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了解作者怎样通过平凡的材料,表现重大的社会问题。(以小见大)
一、关于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分析: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弗朗士在本文中心理变化的过程。
贪玩——差异——懊悔——羞愧——细心
2.关于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等的细节分析:
(1)小弗郎士上课途中见到、听到、想到了什么?小说为什么不直接从上课写起?
(2)听到韩麦尔先生说“今天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了”小弗郎士明白了什么?他的内心产生了哪些变化?
-------"万分难过,坏家伙"、"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可怜的人,忘了他给我的惩罚"、"现在我明白了"。
(3)为什么小弗郎士这一节课特别用心听?而且都能听明白?
-------全都懂,觉得挺容易。他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知道了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自觉要求学好语言,听得特别细心,所以全懂。
(4)小弗郎士没能答出分词的用法,老师说了什么?由此可看出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先生批评阿尔萨斯人不珍惜时光学习,结果连自己的语言也不会说、不会 写,而今又失去了学习自己祖国语言的权利,表现先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热情。

(5)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了什么?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
--------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与痛苦。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忘不了自己祖国的语言。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小弗朗士的感受和心理变化,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对普鲁士士兵的憎恨,深刻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尽而突出了中心思想。二、关于韩麦尔的人物形象分析: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韩麦尔在本文中心理变化的过程。
悲痛——内疚——赞美——悲愤
2.韩麦尔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具体表现在哪?
一个普通人 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一个可怜的人 最后一次上课。四十年来,他一直在这里,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一个爱国者 动作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3、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这段文字对韩麦尔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为什么他听到钟声,脸色惨白?我又为什么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钟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的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而先生的脸色中感到他对祖国的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他的爱国精神,使我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我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位教师,更是一位爱国志士。 4、文中有哪些动词很好地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转 拿 使 写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5、找出表现他内心极度悲痛的词语,简要分析它的表达作用? ------“脸色惨白”、“他哽住了”写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的愤恨和丧失国土给他的沉重的打击。表明他具有强烈的爱国感情。 6、“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 ------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7、他写完这几个字,痛苦得“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既不转身也不回头 ,为什么?------他没有勇气宣布“散学了”因为这就意味着跟祖国语言的永别,他也没有勇气再看一下孩子们和听课的镇上的人,眼前的这个刺激和打击太大了,他悲痛已极,只能无力地做了一个手势,示意这最后一课的结束。先生的心都碎了。 小结: 通过这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到了先生热爱祖国的高大形象,更加敬仰先生的崇高人格,因而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是最后一课的结束,也是整篇小说的结束。在这一段里小说情节发展到高潮,十分感人! 设计意图:
通过对韩麦尔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揭示主人公的爱国行为,展现了他对祖国语言的挚爱和对祖国未来的希望,突出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同时渗透给学生评析人物的技巧,感悟小说的主题。总结:人物描写的方法
把人物放在一个大环境里写
把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把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结合起来。
注意细节描写(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注意场景描写
三、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1、老师讲到法语,对法语有什么评价?用了什么比喻?这个比喻的深刻意义是什么?表现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有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此时韩麦尔为什么脸色苍白?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个别语句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小说语言的精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
四、总结“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五、拓展思维:评议本文在选材上的缺憾。
(参考课本第21——22自然段)
-------金甲虫……鸽子……妹妹……
六、总结????第11-23节是《最后一课》中心部分,着重写韩麦尔先生以自己对祖国无限热爱的心情上好最后一课,以及小弗郎士激发了爱国热情,从一个天真、贪玩的孩子转变成为一个懂事的学生,专心上好最后一课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拓展训练:以“下课以后”为题,以第一人称为小弗朗士写一则1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利用环境描写或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总体设想:
这是一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因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曾被许多国家收入学生课本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现在的教学虽然淡化文体,但我认为学习这篇文章还应从体裁入手,把握小说的三要素,才能更好的理解小说的主题,从而更好的交给学生学习小说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