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16 10:48:0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业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随
与“马”有关的成语知多少?
“我的希望”:
希望大家在生活中,不能马马虎虎,心
猿意马,走马观花,更不能指鹿为马,溜须拍
马,成为害群之马。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
久见人心”。所以说话就要一言既出,驷马难
追。有了缺点错误,赶快悬崖勒马,马上改正。
从现在起,只要我们发扬龙马精神,勤奋学
习,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相信大家今后都能
成为千里马,前途一马平川,事事马到成功!
与“马”有关的诗词知多少?
你的积累?
在清秋时节,你与李贺共同感受《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的情境;体会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情怀,品味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 。
在阳春三月,你与白居易携手《钱塘湖春行》看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迷人春景,你还能体会到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得意心情。
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马说
韩愈
先听课文录音,然后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注意节奏和重音。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读准下列字音,并找出通假字,试着口头翻译课后练习二。
伯乐lè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祗zh 才美不外见xiàn
骈pián 食之不能尽其材cái
槽枥cáolì 其真无马邪yé
粟sù 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译文: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驾驭它不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到在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结合问题思考讨论:
1《马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这里,是说“马”还是说“千里马”?
2作者在文中说了“千里马”哪些方面的问题?
3“千里马”的问题究竟是谁造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能否从文中找出原句来回答?
4面对“千里马”遇到的这些问题,受到的这些遭遇,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能否从文中找出?
5说说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表达出这种情感?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我们曾学过《爱莲说》。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马说》是韩愈《杂说》之四,其姐妹篇是《龙说》。
什么是“说”?
托物寓意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人才
能识人才者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意。
 
韩愈从小刻苦读书,竟“手肘成胝,口舌生疮”,25岁中进士,但长期得不到重用。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韩愈一直未被重用,在京城,应试觅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十年之久,最后无限怨怅,离开长安。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写作背景
你知道哪些伯乐发现千里马的故事?
刘 备——诸葛亮
周文王——姜子牙
党和政府——袁隆平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会认同下列哪位古人?请同学们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发愤成材
C.韩信 另寻明主创大业
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E.毛遂 锥在囊中脱颖而出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思考题
题张十一旅舍(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问: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表层和深层两这方面谈谈)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进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扩展阅读
师说(节选)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1、学者:文言文里的“学者”,可以是“有学问的人”,也可以是“求学问的人”,这里用的显然是后一含义。2、受:“受”通”授“,传授。3、”夫庸知”句: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1、解释下列加划线的词语。
A、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无贵无贱(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2、下列各句中加划线的“传”的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五柳先生传 D、此世的以不传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用来
本来
无论
哪、岂
AD
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始终得不到解答。
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