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高考语文总复习
之修辞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设问 反问2009高考考查的八种修辞手法解读《考试说明》:能力方面要达到的层级要求——D E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题型:仿用、扩写、续写中修辞手法的运用题型: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辨析与鉴赏 1. 比喻修辞格介绍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明喻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借喻夕阳把胭脂抹了一河,便匆匆地落了山。 博喻比起北国的秋来,(南国的秋)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1. 比喻修辞格介绍 比喻几种特殊形式。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本体同喻体并列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本体同喻体同位 这里是花的海洋。 本体修饰喻体书籍——人类的朋友。 喻体注释本体 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
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比喻要贴切(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 (4) “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四、常见考查形式(一)直接设题考查
1.判断正误
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词的一项是
A.像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B.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D.风忽然大起来,那半天没动的柳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猛地摇摆起来。2.辨析优劣
以“云带钟声穿树出”为上句,能与它组成对偶的一句是
A.风翻墨浪走蛟龙 B.风声度竹有琴韵
C. 风情流水当门转 D.风摇塔影过江来
本题答案为D。作答时,要先弄清对偶知识的要点;知识要点清楚了,作答就不困难了。3.分析作用
对例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例句: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A.形象地描绘了公共汽车的形态。
B.生动再现了车水马龙的情景。
C.形象描绘了轮船的形象。
D.生动再现了船来船往的情景。
解答这类题要从理解句义入手。“轮船像公共汽车”并不是要表现轮船的形态,这一点只要结合下面“在大街上走”就不难理解,本句主要是说轮船在河道上走,就像公共汽车在大街走。这个比喻句生动再现了船来船往的情景。所以D项分析是对的。(二)与句式变换和仿写等结合考查例一:下面是歌颂青春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造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①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 ②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
——莎士比亚
?? ③春天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春天。
——雨果
?? ④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 ——马克思
?? ⑤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好的全部奥秘不在能够做出一切,而在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参考答案:?? (1)青春,是人生的花朵;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是时代的精神;青春,是不耐久藏的珍宝;青春,是创造一切的希望。
?? (2)青春是珍贵的,她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转瞬即逝的春光;青春是饱满的,她代表着时代的精神,展示着时代的性格,孕育着时代的希望。
(3)青春的价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稍纵即逝的瞬间;青春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的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总是不断奋勇直前。2. 比拟修辞格介绍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比拟的种类: 1. 拟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2. 拟物:把人拟作物
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2. 比拟修辞格介绍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 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 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 ——比拟 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 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比拟与比喻的兼格???? 1、扩大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3、超前夸张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
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3. 借代修辞格介绍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借代的类型: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形象代本体 :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质料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执干戈以卫社稷。 改写下面这句话,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
改写:对偶的种类
?????? 1、正对??????? a.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 b.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3、流水??????? c.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1、 配对式。 例1、1987年高考题: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对 偶 给下面成语配对
雪中送炭——
非驴非马——
化险为夷——
下笔成文——
说长道短——
守株待兔——
旗开得胜——
五湖四海——
粗制滥造——
山穷水尽—— 锦上添花不伦不类转危为安出口成章评头品足缘木求鱼马到成功万水千山精雕细刻柳暗花明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
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
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一庭佳丽莺唤起,小苑西回,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看池边绿树,2、组合式。 下面各对偶句,有一项不大好,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
A.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B.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
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
C.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D.大地回春处处春光好,
东风报喜家家喜盈门。3、修改式。喜事多4、改写式。 把下面句子中红色部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5、话题情境式。 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学校拟一开学对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
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香港欢送金牌选手; 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6、标题式(概括式)。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形式:设问句中无答,反问句中有答。 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谁说孩子来到人间只是索取?孩子带给这个世界的幸福难道不比他们得到的要更多一些吗? 修辞的基本表达效果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增强语气。练 习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虞美人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词中的“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请分别从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赏析,体会它的艺术魅力。 青玉案 (宋)贺 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高考题) “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里是“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是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并没有用拟人手法写青山、绿树有人的感情。 C.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修辞训练——借代指出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仿照前面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写出在校时的表现,前后语义要一致。
当你在家里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时,你想的是在学校怎样刻苦攻读,获得成功,于是假期变得何其漫长;当你在学校埋头于书林题海时,你盼的是在家中怎样放纵自己,享受快乐,于是,学习起来何其乏味。
在家之时,任时光飞逝,把拼搏的汗水留在学校:
于是,你发现,你只剩下一声叹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在校之时,凭岁月蹉跎,让奋斗的壮志留在家中。附: 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修辞 ( 补 充 ) 起兴 对比 衬托 双关
委婉 讳饰 互文 用典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这种辞格经常出现在《诗经》等民歌和古体诗里。起兴的基本类型有: 兴中含比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这是说南方有棵高大的树木,却不可在树下休息。这两句诗首先是兴,但兴中含比。因为乔木高大却不可依偎其下,这正如同汉水之滨的游女不可求得一样。 1. 起兴 2. 对比 “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曾亲眼看到金人南侵,徽宗被掳,在民族的危机中,写下了这首忠愤填膺的词,其凄凉缠绵悱恻之感,溢于字里行间。昔日的宫柳凝绿,今朝的淡月黄昏;昔日的笙歌彻旦,今朝的楼殿无人,在在是强烈的对比,在在是伤心的回忆。 忆君王 谢克家
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2. 对比 1. 对比重在两项的内容的“对立”;对偶重在两项的形式的“对称”。 对比同对偶的区别2. 对偶要求字数相等,对比一般不要求字数相等。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2. 对比 3. 衬托(烘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写景,写凄凉的月光,写月下的沙地,给人的感觉是冷酷的,没有半点暖意。但是,如果我们把全诗连贯起来,我们就会知道,这些气氛制造、环境描写,都是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服务的。 1.正衬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 《赤壁赋 》 用“幽壑”来衬托“潜蛟”,用“孤舟”来衬托“嫠妇” ,加强悲凉、哀怨的气氛,与上文联系起来,更能起到表现箫声和歌声的凄婉与动人。 1.正衬 3. 衬托(烘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用“六宫粉黛”来突出杨贵妃的美,用“悬崖白丈冰”来衬托花枝的“俏”,从事物的反面来衬托,这种方法叫“反衬”。 1.反衬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毛泽东《卜算子 · 咏梅》3. 衬托(烘托) 对比反衬1.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为了被陪衬事物服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2.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互相依存的。 3. 衬托(烘托)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1.谐音双关 4. 双关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司马迁《鸿门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前两句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卫国戍边”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铁马冰河”写梦境,表现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心。 1.语意双关 4. 双关 5. 委婉(婉曲) 6.讳饰今治水军八十万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讳饰也是属于委婉的一种修辞格。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在语文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用委婉曲折的言词烘托或暗示本意,这就是委婉。7.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也称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主人下马客在船。 8. 用典 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或使用前人的语言文字,以为比喻,从而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也称“用事”。 诗中“东风”二字,乃引《三国志 · 吴志》的史实:“赤壁之役,周瑜用部将黄盖之计,火攻曹操大军。时东风大作,故得成功”。以言周郎之胜魏,实乘东风之便也。 赤壁怀古 杜牧之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 用典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诗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自比,以示幽闲与澹泊名利。 接舆者,春秋楚人 ,字接舆。昭王时政治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称为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而歌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五柳者,晋陶潜也,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有五柳树,故自号五柳先生。 8. 用典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