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巧妙”课堂实录-一节中考作文复习指导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角度巧妙”课堂实录-一节中考作文复习指导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17 20: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角度巧妙”课堂实录——一节中考作文复习指导课
【教育感言】
  在我的心中,语文,永远生动、优雅、浪漫,充满诗情画意。
  在我的心中,语文老师,自己首先要爱语文。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然后用这些“爱”去撩拨学生,唤醒学生,熏陶学生,继而培养他们的“母语情结”。
  在我的心中,语文课,豪迈时金戈铁马,雄浑时海雨天风,怡然时梅花弄月,宁谧时清溪流星……真、善、美、雅、趣,“众妙”毕备。
  在我的心中,语文教苑,一直就是培植学生人文精神的最佳苗圃。
  师:同学们,前两节中考作文复习指导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选材新颖”、“立意独特”两个专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角度巧妙”。大家能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文章“角度”的吗?
  生1: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角度吧?
  生2:“角度”就是看问题的不同侧面。
  生3:我想,一篇文章的角度,就是写人、叙事、描景、状物的某个“切入点”。
  师:说得好!要写好一篇作文,选好表达的切入角度非常关键。下面我们共同欣赏第一篇文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自白——《这家伙(节选)》。
  (师出示课件。师请一男生诵读全文。)
  这家伙(节选)
  ——流沙河自白
  流沙河
  这家伙瘦得像一条老豇豆悬摇在秋风里,别可怜他,他精神好得很,一天到晚,信口雌黄,废话特多,他那张嘴一九五七年就惹过祸了,至今不肯自噤。自我表现嘛,不到黄河心不死!
  说他是诗人,我表示怀疑。
  第一,据我观察,他几乎不读诗。每天他溜下楼一两次,到街上去逛报刊亭。诗歌刊物啦别的文学刊物啦他一本都不买,倒去买些莫名其妙的印刷品,而且期期必买,诸如《化石》、《海洋》、《科学画报》、《自然之谜》、《飞碟探索》、《天文爱好者》、《知识就是力量》、《环球》、《世界之窗》、《世界博览》、《东西南北》、《现代世界警察》、《新华文摘》、《读者文摘》、《青年文摘》、《台港与海外文摘》。这类玩艺儿对写诗有个屁用,倒夜夜狂读不已,好比吸毒上瘾一般。此外他还嗜好侦破小说——低级趣味!
  第二,据我了解,前几年他确实写过诗,近两年几乎不再写诗了。江郎才尽,所以他才去写些莫名其妙的文章,骗稿费嘛。几乎不写诗了,还算什么诗人!
  最可笑的是,第三,他根本谈不出写诗经验。有那些写诗的年轻人在会上诚心诚意向他取经,他却惊惊诧诧支支吾吾啥都谈不出来。那副窘态就别提了。其实写诗经验很容易谈。谁请我谈,我就大谈特谈,而且随时谈。传帮带嘛,有责任嘛。他谈不出来,证明他肚子里没有货。没有货就不谈,也算实事求是。可是他忸怩了老半天,嗨,居然谈起来了。他发言说(表情非常诚恳):“我有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字迹清清楚楚,不要草得龙飞凤舞。稿面干干净净,不要改得乌猫皂狗。多年来我一贯这样做。所以我的投稿,编辑看了,首先印象不错,相信我是认真写的,我有半分好处,编辑也能发现。这条宝贵意见使我获益不浅。此外便没有任何经验了。”他的这条所谓经验引起哄堂大笑,有喝倒彩的,有鼓反掌的。这老傻瓜,他还洋洋得意,站起身来频频鞠躬,我真替他脸红!
  试问,他算什么诗人?
  看这家伙怎样写诗,实在有趣。他在一张废纸上面涂涂抹抹,一句句地慢慢拼凑,一字字地缓缓雕琢,真是老牛拉破车呢,嘴里还要嘟嘟哝哝,就像和尚念经,看了叫人心烦,又常常停下笔查字典,一点也不爽快。这样磨磨蹭蹭,冷冷静静,斤斤计较,还有屁的灵感!我的经验乃是写诗必须铲除理智,消灭逻辑思维只用形象思维,昂扬主观战斗精神,进入狂迷状态,一气呵成,势如长江大河,直泻千里,绝对不能拖拖拉拉,误了灵感,尤其不能改来改去,失了灵气。用字妥不妥,造句通不通,又不是中学生写作文,管它做啥!
  总而言之,这家伙不是写诗的材料。
  说到诗风,这家伙极顽固。人家都在更新观念,纷纷地“现代”了,他还在弄传统,讲求形式节奏之美和音韵平仄之美,要求易懂,要求琅琅上口,真他妈的见鬼!我相信年轻人决不愿意读他的诗。历史将淘汰他,无情地!
  这家伙最怕我。每次去看他,他都躲入镜子,和我对骂,就是不敢出来。
  师:从“角度”来说,本文有些什么特点呢?
  生1:如果我写这自白,会从“我”的角度写,我想大多数同学也会用第一人称写,而这篇文章用的却是第三人称。
  生2: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切入,太妙了!若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表达效果也许就差多了。
  师:对,这种角度,实则是人称的一种变换。文中的人称变换看似平常,其实是一种切入的角度。那么,这人称还能变出哪些新花样?
  生3:可以用第二人称来写人,上次我们班的一位同学用第二人称写的怀念外公的文章,不是特别有情感吗?
  生4:我觉得人称的变换有时还可从局部着手,有的文章有时几种人称变换使用,比如原本第三人称叙述,时而变成第二人称,时而变成第一人称,给人的感觉就特别好。
  师:不同的人称有不同的情味。一般来讲,第一人称显得真实,第二人称显得亲切,第三人称显得冷静。巧变人称就是通过人称的变化给文章找到一种新的表达角度。通过这一篇文章的阅读,我们可以提炼出“角度巧妙”的第一种方法——“巧变人称”。
  下面我们准备欣赏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以“我的快乐”为话题的中考满分作文。请同学们说一下,你准备怎样写这个话题?
  生1:写我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快乐呗。
  生2:我会写亲情、友情的快乐。
  生3:我会写耕耘与收获的快乐。
  师:我们来欣赏第二篇文章,看人家怎么写的吧!
  (出示课件,请一女生诵读。)
  我的快乐
  我是一只鸽子,一只传递欢乐的和平鸽。
  我要作一次旅行,从我的家乡——台湾,一直飞到祖国的心脏,飞到我心中朝思暮想的北京,去看看祖国大地的锦绣河山,去呼吸祖国上空的温馨气息。
  我,出发了,夹着一枚橄榄叶。
  我来到一座新的城市,他回到祖国怀抱刚刚一年。从维多利亚港俯瞰,摩天大楼一座座托起火树银花不夜城,大街小巷一道道组成金碧辉煌光明路。香港,多么响亮、多么亲切、多么动人的名字!我呼唤着,我盘旋着,我欣赏着。我仿佛听到了江泽民主席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发出的庄严宣告,我清晰地看到了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招展,我的心在欢快地跳着,那是幸福,那是兴奋,那是激动……
  我飞呀飞,怀着满心的喜悦飞得更快了。
  远远望见一座高塔直耸云霄。我定睛一看,到了闻名中外的东方明珠。游目四顾,我差点儿惊呆了:从狭窄的马路到高架路盘踞,从黄浦江摆渡到第四座徐浦大桥通车,从虹桥机场到浦东空港,从和平饭店到东方明珠……啊,几年不见,上海正以矫健的步伐,向崭新的国际大都市加速前进呢!
  我飞呀飞,带着内心的惊喜飞得更快了。
  轰隆轰隆,不好了!长江中有动静。我飞得低些近些,只见大吊车上上下下,起重机奔来跑去,推土机南来北往……中华儿女正用血汗与智慧修建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奔腾万里的长江终于被驯服了。
  我飞呀飞,继续向北飞,带着内心的冲动,我想马上飞到北京。远眺,一座座山绵延起伏,如绿色屏障;一道道河逶迤迂回,像蛟龙戏水。山上,一座长长的城墙蜿蜒起伏——那不是长城吗?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喊:“到了!”
  我从八达岭飞到了天安门,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中南海神圣静穆。我终于飞到北京了!我把橄榄叶交给了江主席,并对他说:“台湾是我的故乡,我只想回祖国看看。香港已回归,澳门将回归,上海等地发展迅速。我载着2300万台湾同胞的心,衔一枚象征和平统一的橄榄叶,不远万里,千里迢迢地飞来了!祖国统一、繁荣富强,是我最大的欢乐。”
  我又迎着初升的太阳飞去,飞得好快好快,我要把这快乐传到天南海北,传到祖国各地,传到我的家乡——台湾!
  (生读完后议论纷纷,赞不绝口。)
  师:怎么样?大家还是谈谈“角度”问题吧!
  生1:这篇文章太好了,但为什么好我一下子难以说出来。
  (全班学生大笑。)
  生2:这样的话题,恐怕谁都会从“人”的角度写,可这篇文章却从一只鸽子的角度切入,实在出人意料。
  生3:作者将“我”变成一只鸽子,通过鸽子的飞行,表现“以祖国统一、繁荣富强为自己最大欢乐”的主题,确实技高一筹。
  师:那好,我们给这种切入角度命个名吧!
  (生讨论,最后确定为“化人为物”,师板书这四个字。)
  师:具体来说,“化人为物”一是将人“美化”,比如将人化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化成一只飞翔的小鸟,化成怡人的和风,化成飘飞的云朵等,通过它们的“眼睛”写出生活的绚丽多姿。二是将人“异化”,比如把人化成一只狗,一头狼,一条蛇,通过它们的言行举止来表现生活。既然可以“化人为物”,那还应该有——
  生(齐):化物为人!
  生4:说明文中特别多,比如《电脑的自述》、《花之语》、《云的旅行》等等。
  师:太好了!下面我们再来欣赏第三篇文章的三个片断。
  (师出示课件,生诵读。)
  与众不同的老师
  开学初,学校调来一位男老师接管我们班,同时兼教语文。对于他,我真是很难用一句话或是几句话来形容——听,下面便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墙的话:
  开学刚一个星期,庄老师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说什么要在班里搞一个“成长的足迹、温馨的回忆”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人带四五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订在我的身上作展览,以便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增进感情。但这个可苦了我啦!原来“洁白无暇”的皮肤被弄得“千疮百孔”不算,一些调皮的小家伙还在我身上为某些照片作“批注”。更可气的是,庄老师非但不批评他们,还笑眯眯地夸他们“有创造才能”!要是换了上学期的那位女老师,早就罚他们到办公室“悔过自新”了。听说庄老师以后还要搞什么“标本展览”、“剪纸展览”,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样子,我恐怕又得作出牺牲了——唉,这个怪老师!
  黑板的话:
  庄老师真是个怪人。开学第一天他就询问了同学们各自的生日——刚开始我还纳闷呢,他问这些干什么。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每到某一天哪位同学过生日,他都要用红粉笔在我身上写几句祝贺他(她)的话。这不,昨天张晓敏过生日,他就在我身上写“祝张晓敏生日快乐,学习进步!”乐得张晓敏笑了整整一天。庄老师还从第一小队开始,要求每人每天在我身上抄一句名言警句——嘿,你别说,这样一来,别说同学们,就连我自己都收获不小呢!
  学生甲:
  你看庄老师——说他像老师吧,他整天西装笔挺,一点也没有一般老师的“穷酸样”;说他不像老师吧,他知识渊博,古今中外,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他都能侃侃而谈。从孔子到巴尔扎克,从鲁迅到莫泊桑,甚至列宁和马克思,他都能讲得有条不紊,让人真佩服他与众不同的口才。他能和女同学一起讨论琼瑶、席娟,也能和男同学一起畅言金庸、古龙,甚至还会因为范志毅和祁宏的踢球脚法跟我们争得面红耳赤。有时候真觉得他不像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我们的大朋友。
  学生乙:(略)
  ……
  综上所述,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庄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了吧?总之,四个字——与众不同。
  (生思考,讨论。)
  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角度呢?
  生1:侧面描写。
  师:对!谁能说说什么是“侧面描写”吗?
  生1:就是写人叙事不从正面切入,而从侧面落墨。
  生2:就是所写的主角不从正面登场,而是通过他人的语言行为从侧面表现出来。
  师:都说得很好。这种侧面切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借“人”表达,就是要写某人某事某物,完全通过他人的观察或叙说来反映,“主角”自始至终不出场;二是借“物”表达,比如要写一个人一件事,不从正面切入,而是将“物”拟人化,借“物”的看、听、说等活动予以表现,“主角”始终隐于幕后。下面大家给这种角度命名吧!
  (生讨论,最后确定为:侧面迂回。师板书。)
  师:以上应该是常见的几种角度。你还见过哪些新的切入角度呢?请大家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发言。
  (生讨论约三分钟。)
  生3:还有一种“多角切入”,比如写“诚信”这个话题,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学生、老师都对它进行阐释,将这些阐释组合起来就成了一篇文章。
  生4:我读过一篇名为《护士与患者的日记》的文章,分别从护士的视角和患者的视角切入,我们刚才讨论了一下,觉得可以命名为“视角互换”。
  生5:我读过一篇《不爱乔丹》的文章,文中一次次表明“不爱乔丹”的理由,而实质是特爱乔丹,这种角度叫什么呢?
  生6:这类文章,有的明褒实贬,有的明贬实褒,我看可以叫“褒贬错位”。
  生7:我看过一篇叫《生死回眸》的小小说,切入角度怪怪的,先写主人公腐败被枪毙,后一步步写到他诞生。它不同于倒叙,故事是按结局——高潮——发展——开端来写的,不知该怎么命名。
  师:这篇小说我读过,不妨命名为“逆向运笔”吧!今天,同学们谈得太好了,下面,我们把这节课学到的“角度巧妙”的方法归纳一下吧。
  生8:巧变人称,化人为物,化物为人,侧面迂回,多角切入,视角互换,褒贬错位,逆向运笔。
师:一篇文章要写出新意,当然需要与众不同的切入点,在今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我们既要注意他人文章的切入角度,更要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写出新的角度。好啦,下面是课后练笔训练,请以“故乡风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大家不妨尝试一下新的切入角度吧!
蒋美丽的妈妈(蒋方舟)
我妈对我的失望应该是从我一出生就开始的,我出生之前,她给我选定的诨号是“蒋美丽”,这既寄寓了她对我的隐隐期望,更因为她想被叫做“美丽的妈妈”。结果,我一出生,她就失望地给我改了名,知道我不洁白美丽,就只能鼓励我自强不息。
而一直到现在,她对我的长相还不太习惯。我一个人在外地读高三,我妈一个月来看我一次,站在学校门口等我放学的时候,她总是把我想象得巨美巨脱俗,而一看到我真人出现,远远地觉得诧异,大声哀嚎道:“你怎么长得这么矮?”“你眼睛怎么这么小?”“你脸上长得那些乱七八糟是什么啊”感觉很像相亲见面时,才发现对象和介绍得完全不符,大呼上当受骗。只有我妈,能十米之外就判断我多久没洗澡,能一眼就识破,我不是蒋美丽。
我不曾讳言自己开始写作是受了我妈的诱骗,她在我七岁的时候骗我“每个中国小学生在小学毕业之前都必须写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于是就有了以后的故事,我刚刚成名的时候,听到很多对她义愤填膺掷地有声的诘问:“想成名想疯了……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我妈则对我说:“我不想你的一生像我一样,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我妈不喜欢我对她的人生透露出一点点的欣赏和羡慕。她生活在一个人力三轮两个小时就能穿越的中小城市,教书的学校离家不到 二 百米,她觉得这样的人生我应该深恶痛疾,巴不得我在桌子上恶狠狠地用木刀刻上“我永远也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因此,她总是把自己形容地很惨,家里吃了羊肉火锅从来不告诉我 。 今年冬天很冷,我深夜在寝室给我妈打电话,说自己冷得人格分裂 。她为我哀嚎了一阵, 就 自己 泡了一个热水澡,热了一杯黄酒,打开空调,把电热毯开到高档,然后在日记里写道:“这打死也不能跟蒋方舟说 ,她回来要杀我 ……” 我妈对我的期望,就是我走得越远越好。
的确,我和我妈有相同的星座,相同的懒散和缺乏斗志,连喜欢男生的类型都越来越像,要慢慢地滑向她的生活似乎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所以我妈抵死也要把我托进一个新的世界。
在我还没有男朋友的年岁里,我妈就临时扮演着男朋友的角色,逢年过节还要嘘寒问暖情话伺候,而我就像个爱吃醋的女朋友,总怀疑 她 心中还有个梦中完美情人叫蒋美丽,害怕她真的生出并培养出个蒋美丽来。
我的谎言,我故作的乖巧懂事,我对外人们施用迷三倒五催眠大发,我妈是唯一一个破解的人。在我妈夸完我矮胖之后,我总是夸她风韵犹存。有一次开家长会,我们俩在台下道貌岸然地坐着,我给她传纸条“你是全场最漂亮的妈!”她羞涩地写道:“哪有,倒数第二排那个戴帽子的妈妈长得比我漂亮些。”我看了一下,那个妈妈的确年轻时尚,非我妈所能及,想了一下写道:“那个肯定是二妈。”过了好久,我妈才回:“你骗人你骗人,你好假你好虚伪我再也不要相信你啦……”
我一点也不顾及在我妈面前露出我小恶魔的一面,因为最后的结果总是她自己生闷气生到内伤,这就是我和我妈的不同,她只是识破我,我却能看破她。
不知道我妈同不同意,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她那里是没有致命软肋的,而我妈则对我命门大开,我知道最令她恐惧和懊恼的是什么。而我欺负她的最损的一招,就是向她高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你费尽心思不想让我变成你,可我为什么还是变成你了呢?”这是不久前,我对我妈说的一句话,这就是我妈对我最大的恐惧吧——变成她。 我妈听了,楞了好一会儿,就哭了。我也哭了——我和 我妈 一辈子也无法摆脱对方,这是无可奈何的悲凉,还是理所当然的幸福?
我妈刚刚给我打电话,说她做了一个梦,梦到她新生了一个小孩儿,那个小孩儿很漂亮很聪明,三个月就会说拉丁语 。 我问她:“那个小孩是不是叫蒋美丽?”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