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三维斋 2009届第一次中考模拟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韩秋英 审题人:胡 华
教材版本:人教版 命题范围:九年级五、六册
说明: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座号填在指定的位置。
[友情提示] 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扇庄严神秘的大门,门与门之间,有向往,有努力,有坚辛,有失落,总留给我们丰厚的积淀。青春,是人生最重要、最宝贵的时期,在人们的企盼中姗姗而来,又在人们留恋中倏忽而逝。当心灵的帆船回溯岁月的长河时,我们能够看到:在那阳光明媚、金色的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yìnɡ在诗词中,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
淀 yìnɡ 改为
2.按要求填空。
①《<孟子>二章》中与“骄奢淫逸能亡国,忧患困苦可安邦”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
②《渔家傲 秋思》中“ , ”一句也是运用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的句子,这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似,突出了边塞的壮美。
③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意蕴丰富:《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 , ”的美好联想;《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则用“ , , ”表达了想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
④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造就了当代中国3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请写出两个充分体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的成语。(课内外皆可)
3.下列句子都有语病,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①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②宁静的夏夜,繁星满天,明月高悬,我们几个小伙伴坐在老槐树下讲故事。
4.《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曾有一句话让人我感动:“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灵魂穿过坟墓时,我们是一样的。”请你概述简·爱的性格特征。
5. 这是一个网络言论自由的时代。去各大论坛发帖、跟帖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一种重要途径。汶川地震后,有网友发帖曝出:当红歌星赵薇周迅捐款10万元,他们平时任何一个广告的代言价都在百万以上;而被无数网民嘲笑的芙蓉姐姐这次捐款1万元,捐款后其卡上仅剩下几百元。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语言文明,观点鲜明,言简意明。
跟帖评论: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一11题。
(一)
春日杂咏
(明)高珩
青山如黛①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②中。
【注释】 ①黛(dài):古时妇女用来画眉的一种青黑色的颜料,这里形容远处青山呈现出黛绿般的颜色。 ②穿花: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庭:小小庭院。
6.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7.“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两句极富情致韵味,试作赏析。
(二)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弓,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通“悦”,高兴,喜欢。②强:强有力,强弓。③石:重量单位,古制120斤指一石。④中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称之为阙,中阙即双柱之中,一半的意思。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期年之后。 ( )
③宣王好射 ( ) ④非大王孰能用是?(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左右皆引试之。、
10.(甲)文中邹忌用 的方法讽谏齐王,帮助齐国大治;(乙)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
11.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2l题。
(一)
摇曳在血中的红叶
蒋 新
(1)我知道在我的躯体里,流动着苦菜、荠菜、青青菜的营养流,这些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自由绿色,用它们的生命满足着不堪回首年代中一群不得不贪婪的眼睛和狼吞虎咽的胃口,我曾为这些野生界的植物而感动,谁想的到,那些充满诗情画意流淌在文人笔下的红叶的汁浆也流动在我的躯体里!
(2)十余年前,老家的房子要拆迁,父亲嘱我去拾掇拾掇。那房子也有二十多年不住了,平时除了在老家的堂兄存放一些杂物外,也就闲置着。因无让人眼睛发亮的东西,拾掇自然也就漫不经心,然而在尘封的厨房里竟发现了满满的一缸红叶,我先是惊讶父母的雅藏,即而又迅速的否定,这原始的“收藏”方式,完全破坏了红叶的形美和色美,诗情与画意早已随着时间流走了,红色的叶子没有了灵气,只有那干脆、幼小和残缺的躯体像一枚枚干贝壳安静地躺在不大的空间里。当我小心的捧出几枚走到太阳下的时候,那几枚“木乃伊”似的红叶像是得到了大自然的召唤,借着深春的风悠悠的飘走了。
(3)我询问父母这一收藏的秘密。
(4)“什么收藏,那是粮食。”
(5)我真的吃惊了。
(6)“把叶子煮烂,揉碎,淘净,和在地瓜干面里或者棒子面里蒸窝头。”
(7)“你还吃过呢,涩口,不好咽。”
(8)年迈的父母一言一语地回忆着,比划着,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灿烂的红叶被我吃下的情景,然而,这毕竟是真的。从那以后,红叶在我的视野里,已不完全是赏心悦目的红叶,又增加了一层别人无法理解和品味到的内涵。
(9)于是,在每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候,都去静观红叶的大写意。
(10)家乡的红叶以黄栌为主,黄栌属灌木,其枝为黑色,脆而不韧,树蕊为黄色,含油性,叶圆而厚如娃娃的腮。这叶不似三笔宕开的枫树的红叶,给人留下一些空间和想象,而是完整的一枚,圆圆的流着喜人的稚气,结实得透着北方的厚实。叶上的经络分明,如小学生做的画,一笔一划清清楚楚,让人想起劳作者手上鼓起的青筋。我曾不止一次的端详它,询问它,把自己染红是生命的最后还是生命的开始?是炫耀还是辉煌?是按捺不住寂寞的浮躁还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壮举?它都静而不答,任我去想去问。它也有翠绿的时候,翠绿掩映在一切绿的中间,不显山露水,静静的无人注意,只为增添和浓厚着山间的绿,悄悄地挥洒着自己的生命。然而,大自然在从人们的视野里卷走绿色帷幔的时候,人们在萧瑟秋风中感到凄凉的时候,它则涂出了令人欢娱和山间妩媚的浓彩之笔,恰如静静的钱塘江,平静中突然涌出昂奋的奇观。无论是一株,一叶,还是漫山遍野,晚秋中的摇曳风姿都成为凝重的辉煌,四季丰收的绝唱。
(11)红叶的身骨平凡极了,既无杨树的伟岸挺拔,也无柳树的绰约多姿,它却有敢断而不弯的骨气和勇气。我曾经几次想将繁叶茂密的树枝弯成一个愉快的形状,然而每次它都以它的折断宣告我的失败,失败的我对胜利的它生出不可言状的无边敬意,我似乎明白它的叶为什么会红,红红的圆圆的叶子也许是大自然的一种巧合,但红红的圆圆的叶子不能不让人想到那是一颗颗在阐释风骨的心。
(12)我感激父母在我成长的时候让我吃下了不可思议的红叶,或许知道了吃下红叶的历史,才让我仔细地去品位和咀嚼与秋菊竟放的红叶。红叶是山间的隐士,绿色流动的时候,你看不到它的身影,即使看到了,谁为它谦虚的身材所注目?正如千年前的人们见到陶渊明或稽康,谁知道种菊南山下的老农和破衣烂衫裹着的躯体竟是些令世人仰慕的奇人!红叶又是山间我行我素的壮士。不流俗本身就是一种勇敢,当许许多多知名的和不知名树纷纷落叶的时候,它却将自己点燃,与不急不躁竟开怒放的秋菊装点绿色后的世界。
12.认真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对“红叶”怀有哪几种感情?
13. “红红的圆圆的叶子不能不让人想到那是一颗在阐释风骨的心。” 红叶具有怎样的“风骨”
14.品读划线句,请你结合语境,代红叶写出一个恰当的回答。
15.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章法严谨,请具体分析第(9 )至(12)段的行文思路。
16. 从红叶的身上,你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树的家族较大,你最敬佩的是什么树?请谈谈你的理由。
(二)
车窗外
周国平
①小时候喜欢乘车,尤其是火车,占据一个靠窗的位置,趴在窗户旁看窗外的风景。这爱好至今未变。列车飞驰,窗外无物长驻,风景永远新鲜。
②其实,窗外掠过什么风景,这并不重要。我喜欢的是那种流动的感觉。景物是流动的,思绪也是流动的,两者融为一片,仿佛置身于流畅的梦境。
③当我望着窗外掠过的景物出神时,我的心灵的窗户也洞开了。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受,无暇顾及的思想,这时都不召自来,如同窗外的景物一样在心灵的窗户前掠过。于是我发现,平时我忙于种种所谓必要的工作,使我的心灵的窗户有太多的时间是关闭着的,我的心灵世界还有太多的风景未被鉴赏。而此刻,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在打开了的窗户前源源不断地闪现了。所以,我从来不觉得长途旅行无聊,或者毋宁说,我有点喜欢这一种无聊。在长途车上,我不感到必须有一个伴与我闲聊,或者必须有一种娱乐让我消遣。我甚至舍不得把时间花在读一本好书上,因为书什么时候都能读,白日梦却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④就因为贪图车窗前的这一分享受,凡出门旅行,我宁愿坐火车,不愿坐飞机。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因而来不及触发那种出神遐想的心境,我会因此感到像是未曾旅行一样。航行江海,我也宁愿搭乘普通轮船,久久站在甲板上,看波涛万古流涌,而不喜欢坐封闭型豪华快艇。有一回,从上海到南通,我不幸误乘这种快艇,当别人心满意足地靠在舒适的软椅上看彩色录象时,我痛苦地盯着舱壁上那一个个窄小的密封窗口,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⑤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现代人出门旅行讲究效率和舒适,最好能快速到把旅程时间缩减为零,舒适到如同住在自己家里。令我不解的是,既然如此,又何必出门旅行呢?如果把人生譬作长途旅行,那么,现代人搭乘的这趟列车就好象是由工作车厢和娱乐车厢组成的,而他们的惯常生活方式就是在工作车厢里拼命工作和挣钱,然后又在娱乐车厢里拼命享受和把钱花掉,如此交替往复,再没有工夫和心思去看一眼车窗外的风景了。
⑥光阴蹉跎,世界喧嚣,我自己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尘市中的在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趴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是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
17.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作者出门旅行喜欢乘车的原因是什么。
18.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飞机太快地把我送到了目的地,使我来不及寂寞。
(2)我明白,这些仅是我的个人癖性,或许还是过了时的癖性。
19.仔细阅读第3、第4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1)第3、段中,“这些平时遭到忽略的心灵景观”指的是什么?
(2)第4自然中“我”为什么“真觉得自己仿佛遭到了囚禁”?
20.综观全文,说说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1.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感悟。
四、写作(共50分)
22.请你以“我和你” 为题或话题,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在内容和表达上有创意者,可获得1—5分的加分。
山东省三维斋2009届第一次中考模拟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命题人:韩秋英 审题人:胡 华
1.diàn 映 “坚”改为“艰” (3分)
2.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示例:翻天覆地、国富民强(6分,每句1分,其中③④各2分)
3.①在“美好世界”后加“的愿望”。②去掉“繁星满天”或“明月高悬”。 (2分)
4.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勇于追求个人幸福。(2分)
5.示例:演员是公众人物,要用自己的言行作表率,要有一颗社会的公益之心。心灵美比外貌美更重要,芙蓉姐姐善良慷慨的心灵美过赵薇周迅的外表。(或者答“爱心不是用金钱衡量的,只要尽心尽力都是爱的奉献”也可,意思相近即可。)(2分)
6.青山、溪水、杨柳 春天郊野的美好景色。(2分)
7.鸟雀不知郊外美好的春光,仍在庭院中的花丛中翩翩飞舞。诗人采用拟人手法,借助迷恋院中花丛的鸟雀,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表现了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愿望。语句清新,意境淡雅。(3分)
8.①偏爱②满一年③喜欢、喜爱④谁(4分)
9.①全体臣子、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授给上等奖赏。②大臣们都拉弓试了试。(4分)
10.设喻说理 或以家事比国事 现身说法 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贪图虚荣。或不要做阿谀奉承的人。(4分)
11.答题要点: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②做人要注重实际,不能爱慕虚荣。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符合题意即可)(3分)
12.欣赏(赏心悦目),感激、敬意(赞美,“赞颂红叶一般的劳动人民”也给分)( 3 分,每一种感情1 分)
13.宁折不弯,谦虚,不流俗(我行我素、勇敢)( 3分,每一点1 分)
14.示例:我染红自己,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却也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我穿着绿装,是在默默地积蓄生命的能量 ,当秋风卷走山的绿色帷幔之时,我便挺身而出,去装点大自然。(意思符合语境即可)( 5 分)
15.第(9)段引出下文(1 分) 第(10)(11)段具体猫写故乡的红叶,赞红叶的精神(2 分) 第(12)段照应上文,总括红叶精神,深化文章主题(1 分)。(共4分)
16. 答案示例:做人应像红叶那样谦虚、不流俗、甘于奉献。
松树傲雪挺立,永葆绿色(杨柳柔软飘逸,用自己生命的绿色装扮春天)。(5分)
17.在欣赏沿途的风景的过程中还可以思绪飞扬,遐想联翩。(包含这两层意思即可)(4分)
18.(1)感受独处,冷清,安神静心(2)为了贪图车窗前的享受,出门旅行选择乘车,是自己特别的爱好和习性。(或“个人独特的爱好和习性”) (4分,每问2分)
19.(1)许多似乎早已遗忘的往事,得而复失的感觉,无暇顾及的思想(2)因为快艇的窗口窄小而且封闭,使我无法看到窗外的风景,思绪也难以飞扬。(4分,每问2分)
20.不要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丢失良好的兴趣和心情,要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不辜负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意同即可)(4分)
21.示例:平时善于留心观赏身边的景物和人事,放飞自己的思想和心境,好好地享受这些美好的生活景致。(4分)
22. 作文可考虑从内容、表达、文面三个方面综合评分。可分为五类卷:一类卷50-45分;
二类卷44-40分;三类卷39-35分;四类卷34-30分;五类卷29分以下。
说明:
1.全卷卷面书写加分由评作文卷的老师根据作文和全卷的整体情况给分。书写、卷面一般及以下者不加分,较好者加 l-5分,好者加4-5分,加分范围控制在百分之十左右。全卷实际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2.作文应三人独立阅卷,取三人平均分记入得分,有小数点四舍五入。
3.作文评分应先确定是几类卷,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创意的可另加1一5分;满分作文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
评卷人
等 级
评卷人
等 级
评卷人
等 级
评卷人
等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