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者。
2、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4、赏析文章的语言美,通过仿写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
教学重点:
1、 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2、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
1、 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鲁迅先生的追悼会上有人做了这样一个最简短的悼词说:“许多人是不战而屈,而先生是战而不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位 “战而不屈”的著名人士。首先让我们听一段这位“战而不屈”的人士呐喊声,听完之后请部分同学讲一讲自己的感受!
老师朗读《最后一次讲演》中的部分文字。
同学们,听了这段文字,你现在的感受如何呢?对主人公的慷慨激昂讲演,有什么感想呢?如果你在现场,你又会有什么感受呢?你的心,你的激情、热血会怎样呢?
(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鼓人心,壮斗志…… )
那么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 闻一多!
对,闻一多——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暗杀,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的,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辞严的讲演。三个小时后,他却被暗杀了。一位面对国民党的手枪宁愿倒下,也不屈服的民主斗士!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臧克家先生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看一看闻一多先生人品和精神。
二、关于闻一多和臧克家:
我们知道,闻一多先生他为了祖国,为了民主而斗争下去,横眉怒对着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愿屈服,因此他是一名伟大的 民主战士。(板书)但是,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民主战士,而且还是一位卓越的学者。(板书)和热情澎湃的 诗人(板书)。
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诗集有《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激情。1943年后,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身。郭沫若称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关于臧克家:
臧克家(1905- ) 现代诗人。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迭起 高标 一反既往
2、 查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释以上词语: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做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3、学生自读课文,学习表情朗读。教师可做相应的朗读指导,如语调、语速、语势、语气的把握与表现。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朗读,其余学生评议。
4、把握闻先生的主要事略,理清文章思路。
⑴、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读课文,看看文章叙述了哪几件事,找一找,哪些文段是写他在学者和诗人方面,哪些文段是写他在民主战士方面的?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第1段~第7段是写他在学者和诗人方面,第8到20段是写他在民主战士方面。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⑵、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的呢?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⑶、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 (引用原文)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点拨:“”可表示书名号。
⑷、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争取民主
⑸、小组讨论: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明确:“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⑹、延伸:可围绕一下学生实际情况,谈点体会。
虽然现在我们不可以象闻先生那样成为卓越的学者,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成为优秀的学生,那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从闻一多先生身上学到什么呢?课文中哪些赐予我们可以应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来?
如:我们要像闻先生那样“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还有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惜寸阴、分阴。要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等等。
另一角度延伸:
当然,我们是不能够单靠讲的,因为我们有时候“口的巨人,行的侏儒”。其实,面对生活学习,我们不但“说到”,而且还要“做到”。闻一多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的言行是这样,那么身为大勇的革命烈士时又是怎样的呢?作为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的言与行跟他之前的相同吗?
不同,不但“情况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怎样“一反既往”呢?
作为大勇的革命烈士,闻先生不但说了就做,还敢说敢做,而且敢作敢当,这才是大丈夫,好女子的行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又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呢?让我来问问一些同学,你们平常有没有说了就做的,或者有时说了就不想做,拖拖拉拉的呢?
对于那些说到却做不到,敢做不敢当的行为我们会有什么想法?这些人会不会受欢迎?我们要不要做这些人?
好,现在我们引用课文最后一段,把第三人称“他”改动后变成第一人称“我”,用来鞭策自己,好,一起高声朗读。
四、课堂小结 :
闻一多先生的言行一致引起了我们很多的联想和启发。
探究了闻一多先生这位英雄之后,我们还会想到哪些伟人的言行呢?他们的说和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启示呢?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怎样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的学习生活与人生呢?我们现在就拿出堂上练习本,把我们现在的感受、感想、感触,整理成一篇小短文。
远如“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近的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甘愿作一枚螺丝钉”的雷锋,乃至今时刻都呵护着我们成长的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等等,闻先生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是正如臧克家在《有的人》诗中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样,闻先生的精神和品质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
五、作业设计:掌握生词,熟读课文。
六、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学生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1、指名男同学朗读1︿﹀7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又为什么把编写《唐诗杂论》作为重点加以介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⑵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组讨论,全班最后交流。
⑴作者所选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研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
《唐诗杂论》被当作重点来加以介绍,体现了作者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材料,做到繁简相宜。写闻先生的研究唐诗,作者并没有写他研读了哪些书籍,发掘了哪些新意等等,而是着重写他研究的目的和态度:“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突出了闻先生的研究学问,目的是在于救国;“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这样的剪裁,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从作者选材、剪裁的方法看,我们受益匪浅。以前写文章只愁没得可写,一旦有了材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入文,哪管什么中心,详略安排,以后应该学着点。
⑵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读书而崛起”等等皆可。
2、指名女同学朗读8︿﹀20段,思考以下问题
⑴第11节引用闻一多信中的话,这里可以看出闻先生有什么样的品格?这里说到“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请想象闻先生讲的什么话?
⑵联系时代背景,你能说说为什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吗?
⑶文中有一段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描写,你能找出来吗?并理解其作用。
学生精读语段,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⑴闻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甘愿为祖国而献身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他这时讲的应该是“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之类的话,是揭露反动派,鼓舞人们斗志的话。
⑵因为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搞白色恐怖,言论不自由,谁反对就有被杀害的危险,所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说和做,他的“说”和“做”也就必须以生命为代价,要不只有明哲保身,保持缄默。
⑶“他走到游行示威的队伍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想象再现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二、学生品读课文,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的心灵去感受。
2、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句话,按照“我欣赏 ,因为他具有 美,体现在 ”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并集体评议,教师予以点拨、激励。
教师总结:散文中适当的运用诗意的语言能增添文章的浓度,更生动更形象更深刻地表现歌颂闻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主题,并且以包孕的激情给人以激励、鼓舞和感染。
三、质疑问难
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可以指名请教同学或向老师提问。
四、课外拓展
学习本文后,闻一多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对做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或“做”的词语吗?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出必行 言必行,行必果等
五、课堂小结
闻一多既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
六、布置作业
请你为自己写一句有关说和做的座右铭。
七、教后反思:
附、板书设计:
十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学者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闻一多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民主战士 说了就做 冲在前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