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桥之美[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10 20: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说说文学作品中描写“桥”的诗词 枫桥,横跨古运河的著名单孔石拱桥,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后,名声大振。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天净沙 秋思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xìnɡ),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银花开火树―――铁锁启金桥
云汉桥成牛女渡―――春台箫引凤凰飞
蟾影浮光皓月交明花烛―――龙缠应律祥云直逼星桥
燕子漫疑钗作玉―――牛郎应悟鹊为桥
云汉鹊桥牛女渡―――秦台玉箫凤凰飞
路人桃源花灿烂―――桥横银汉水涟漪对联 桥的魅力吸引的不仅是诗人们,桥梁专家茅以升也放下了量尺铅笔,用文字建筑起了优美的《中国石拱桥》。
现在,画家吴冠中又搁下了画笔宣纸,用文字细细描绘起“桥之美”。桥梁专家与画家看桥会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呢?桥之美
吴冠中大洲镇初中 徐志龙 吴冠中,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中国现代画家。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巨大影响的画家,曾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
整体感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桥之美 画家喜欢桥的原因是什么 (找出文中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强与弱、轻与重、动与静、变与不变以
及颜色上的对比——阳刚与阴柔1、点出说明对象—桥2、点出说明角度—美3、总说自己爱桥的观点4、桥在一定环境中的形式美5、桥在虚实中的形式美6、桥无环境衬托不美7、现实中、虚拟中 、普通意义 中的桥之美概括节意理清段落结构:第一部分(1-3):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也正是本文要说明的中心内容。第二部分(4-6):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作用。主要说明了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构成入画的美景。(正面与反面)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重申桥之美的实质。由实桥想到虚桥,即鹊桥,点出了“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具备了桥之美”。感悟与研讨1、文章写了哪些桥?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语意蕴涵丰富,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加以品味。
2、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石桥与苇丛
显得疏朗开阔江南乡间的石桥石桥与细柳配合 显得和谐统一苏州宝带桥长桥与水面配合打破了单调感北京颐和园
17孔桥 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形式独特的风雨桥风雨桥与苇丛配合 给人安闲、自在之感石桥与苇丛相配合舒畅石桥与细柳
合作销魂长桥与水面配合满足风雨桥的廊与亭驻足联系
形象
重叠
交错 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同的形式和作用。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作用,从中领悟到桥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生活周围就存在着很多饱含画意的景致。桥之美在于周围环境的衬托 清明上河图(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生动活泼)为何又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从反面说明桥的设计在注重实用的同时,也应
注意美感,要与周围环境搭配.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语意蕴涵丰富,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加以品味。
语言品味: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形式作用多种多样 和谐 对照反差重叠交错构成画面 不构成画面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
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苇丛——拱形或方桥细柳——石桥湖水——长桥飞瀑流泉——风雨桥行人船只——桥水波——水桥或石桥山岩、树丛、急流—索桥点、线、面——南京长江大桥六和塔——钱塘江大桥不和谐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了许多古诗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介绍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较为规范的说明文,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 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在举例时,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 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请欣赏成都的清明上河图吴门桥,清同治11年兴建,
跨度16米,为苏州最高的
单孔石拱桥。寿星桥,建于宋淳宗5
年,原桥残破,重修后
焕发新姿。风雨桥钱塘江大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钱江四桥南京长江大桥铁索桥四川大渡河铁索桥虎门大桥厦门海沧大桥飞龙桥兰州中山桥桂林桥旧金山金门大桥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巴盖特大桥
金门大桥座落于美国密执安州的麦基那克海峡大桥是工程师戴维.斯坦曼的杰作.悬索跨1158米,总跨2626米,共用49,500公吨建筑钢材,仅钢索就重达9900公吨。伊丽莎白大桥威尼斯的木桥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头桥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消魂。拓展延伸吴冠中先生对“桥之美”的追寻对你有什么感触或启发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作业: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4、请模仿《桥之美》的写法,写出你的“ 之美”。或根据作者的叙述,描绘一幅带有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