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语文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29 14:5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温馨提示:我只悄悄地告诉你,细心、沉着、自信就一定能考好!
第一部分 基础(28分)
1、按原文或提示默写(10分,每题2分)
(1)在《论语》十则中孔子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如梦令》中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周敦颐《爱莲说》)
(5)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4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生,我所欲也 B.死亦我所恶/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C.若毒之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任重而道远/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8分)
知道珍珠的来历吗?别看它瑰丽得像一颗颗星星,可来历却像一场极可怕且极漫长的梦!这就是,自打一颗小石子突然掉进了珍珠贝那柔软的躯体,这可怕的噩梦就开始了!粗粝的石子不分昼夜地折磨着它,刺疼着它,但它坚强无比,不仅接受了这a一下子就到来的苦痛,还毅然咬紧了它,不声也不响,就这么b一次又一次地循环,直到把它变成了一颗(cu càn)的珍珠!
是的,类似的故事很多很多!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一群蚂蚁能抬走大骨头,那是在教我们团结!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jiān rèn )!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那是在我们勤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的,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只是我们肯学,天天都会有收获!
3根据文中的注音写出对应的词语。(2分)
cu càn: jiān rèn: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转换成成语:(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原文内容,把原文空白处填上一个句子,使文意连贯自然。(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问题。(共6分)
世界上许多国家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6、假如我国的母亲节已经确立,请你仿照下面示例(200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句式,为我国首届母亲节拟定一个宣传主题。(宇数不限)(2分) 示例:营造绿色城市 呵护地球家园
答:
7、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推举谁 写出理由。(2分)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答:
8、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2分)
答:
第二部分 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 鱼我所欲也(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关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 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名句。(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1.给下列句子作适当的停顿。(2分)
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12.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的大意?(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共12分)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然而,我们是怎样对待这条母亲河的呢?说句实话,我们对不起黄河。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是相当清澈的。随着她儿女的渐渐增多,她周围的森林面积却一天比一天减少,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由于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比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地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③黄河污染问题,关系到千千万万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赶快控制污染,情况将更加严重。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保护自己,保护中华民族,就必须先想办法保护母亲,保护黄河。
13.根据第①段,请你概括说出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原因。
答: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4.文中第②段加点词“旧的问题”和“新的问题”分别是指什么问题?请概括写出。
答:旧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新的问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分)
15.(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文中画横线部分主要运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据此,请你说说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哪些?(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参照①段中加曲线的句子,在③段中横线上补出一句话,请写在下面,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语气顺畅。(3分)
答:那样的话,黄河母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2题(共14分)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8.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19.层次梳理。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 → 悚然一惊 →( )→( )→ 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
20.内容探究。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3分)
21.语言品析。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22.情感体验。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四)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3—25题(8分)
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因为,我既然被凶猛的风暴完全刮出了原定的航线,远离人类贸易正常航线好几百海里以外,流落到这个荒岛上,那么,我就有理由认为这是老天爷的意思要我在这个孤零零的地方,在这种孤零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就不由得夺眶而出。有时我便发生疑问,为什么苍天要这样作践他所造出的生灵,害得他这样不幸,这样孤立无援,这样沮丧无聊,以至使人找不出理由对这种生活产生感谢的心情?
23、以上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著名作家 的小说《 》(2分)
24、用一句话概括选段文字的内容。(2分)
25、有人说这段文字有损于“漂泊的英雄”鲁滨孙的形象,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校)名和人名。
答案: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3)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4)濯清涟而不妖。(5)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2、C,D
答案:3、璀璨 坚韧 4、a突如其来b周而复始5、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告诉我们切莫声张。
6、示例一:弘扬中华美德 感受母爱亲情
示例二:感受母爱 报答母恩
7、示例一:孟母 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孟子成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孟母教子成功的例子可作为后人的典范。因此,我推举孟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二:岳母 岳母刺字,教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热爱国家、报效祖国在当今时代仍需要发扬光大。因此,我推举岳母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示例三:冰心 她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主题之一就是歌颂伟大的母爱,她的作品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我推举冰心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
8、示例:妈妈,小时候,您给我洗了无数次脚,我时时感受着您的抚爱。今天是我国的第一个母亲节,我想给您洗一次脚,回报您对我的养育恩情,请您答应我,好吗
阅读:
(一)9.D   10.不单单是贤明的人存在这种思想,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是贤明的人不丧失它罢了11.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1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 13、河底的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森林面积逐年减少(造成水土流失)。 14、泥沙增多,河底增高(或:成为悬河,河水泛滥)。河水受到污染。 15、①黄河受污染的程度极其严重。②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农业和化肥。 16、更加生气,并且用更加严厉的方式教训我们。 17、不能。“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三)18.两层含义,一是指蚊子发出的声音;二是指在死亡临近时,矿工从蚊子的声音里所感受到的生命的呼唤。(2分。意近即可。) 19.宁静极了(或:宁静) 充满希望(或:期待、希望、盼望) 原因:因听到了蚊子的声音(或:因蚊子的出现)(4分。前两空各1分,后一空原因2分。意近即可。) 20.“相濡以沫”的意思: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或:指在患难中相互关心,相互支撑,相互扶持。) 具体表现:文中蚊子吸矿工血以活命(物质上的),矿工听着蚊子的声音重拾生命信念(精神上的),以此来相互救助。(4分。意思2分,具体表现2分。意对即可。) 21.答案示例: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在死寂环境中的细小声音对矿工心灵的震撼。②“惊天动地”一词写出了矿工在绝望中听到声音后“悚然一惊”的心理状态。③从对比的角度来看,“声音很小”与“如巨雷”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这细小的声音对矿工的震撼力之大。(2分。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22.本文的人生态度:在困境中坚持信念,互相支撑,相互扶持等。(2分。意对即可。)学生的人生态度:可从“学会珍惜”、“居安思危”等方面来谈。(2分。谈一个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四)23、笛福 《鲁滨孙漂流记》 24、写我流落到荒岛上的沮丧和抱怨。
25、鲁滨孙是“漂泊的英雄”,是一个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但当他最初遭遇灾难时也会沮丧和抱怨,这是人之常情,正因为如此,鲁滨孙的形象才显得真实丰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