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3-30 13:11:00

文档简介

(共79张PPT)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同朝为官,由于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听课文录音,注意文中生字词,体会文章的美感!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shēng ,如鸣míng珮pè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jiàn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为岩。青树翠cuì蔓màn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 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hū ,似与游者相乐。
读准字音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xíng ,明灭可见jiàn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qīng,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xuán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读准字音
参考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法参考: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不离文,词不离句。
注意六点:
( 1)保留(2)增补(3)省略
(4)替换 (5)调整(6)变通
译一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shēng ,如鸣míng珮pèi环,心乐之。
从,由(介词);小丘:在小石潭东面;西:向西<名作状>;鸣:发出响声;篁竹:竹林;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珮环都是玉质装饰物。乐:感到高兴;之,代指水声。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时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愉快。
疏通文意
伐竹取道, 下见jiàn小潭,水尤清冽liè 。
伐,砍伐;下,往下走<名作动>;尤,格外,清,清澈;冽,寒冷,冰凉。清冽,清凉;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译文:便砍倒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水特别清凉。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 ,为屿yǔ ,为嵁kān ,为岩。
全石:整块石头,以,用,把;为,作为、构成;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靠近<形作动>;卷,翻卷;以,相当于“而”,表顺接;出,露出;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为,成为;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译文: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石头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不同的形状。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树翠cuì蔓màn ,蒙络摇缀zhuì ,参cēn差cī披拂。
翠蔓:翠绿的藤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连缀。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披拂,飘动。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译文:(四周)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可译为“左右,上下”;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皆,都;若,像;空,在空中<名作状>;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 不动;
下,往下照<名作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佁然:呆呆的样子。
译文: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的一动也不动,
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hū ,似与游者相乐。
俶尔:忽然;远,向远处;逝,离去;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来来往往。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似:好像;乐:逗乐,玩
译文: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相互取乐。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xíng ,明灭可见jiàn 。
潭,从石潭<名作状>;西南:向西南<名作状>;而:表修饰;斗,像北斗七星那样<名作状>;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名作状>;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或隐或现;可,可以;见:看见。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进而看不见。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hù ,不可知其源。
其,代词,代指小溪;势:形状;犬牙:像狗牙那样<名作状>;差互:互相交错;差,交错;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其,代词,代指小溪。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小溪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
环合:围绕;寂,寂静;寥,冷落;寂寥:寂静寥落。
译文: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悄:寂静;怆:忧伤;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译文: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以其境过清qīng,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以:因为;其:这里;境:环境;清,凄清、冷清清;居,停留;乃:就;记:题字;之:代指小石潭;而:承接关系;去:离开。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
记下了这篇记后离去了。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xuán 。
同,一同,一起;余,我
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以及我的弟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隶, 从,跟随;而,表修饰;隶而从:跟着同去的。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跟着一同去的 ,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如鸣佩环
心乐之
可百许头
似与游者相乐
环合
隶而从者
凄神寒骨
发出声响
感到高兴
大约
左右、上下
逗乐,玩
围绕
隶属
跟随
使…凄凉
使…寒冷
重点词义
一词多义
② 如鸣佩环
四面竹树环合
③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作为,动词
成为,动词
玉环,名词
环绕,动词
表修饰
表承接
① 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④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大约,副词
可以,动词
⑤ 隶而从者
世隶耕
⑥ 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⑦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跟随
属于
清澈
凄清
相当于“而”,表承接
因为,介词
⑧ 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形容词,长短不一
动词,交错
1 乃记之而去2 小生
古,离开;今,前往
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⑴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
⑵意动用法
⑶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
犬牙差互
(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一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使……凄 ,使……寒)
(以……为乐)
心乐之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
在空中
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
像蛇爬行那样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⑵省略句
例句:全石以为底。 (宾语前置)
“影布石上”之前省略了主语“鱼”。
译文: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例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特殊句式
⑴倒装句
“全石”为宾语,“以全石为底”。
译文:以整块石头为底
全文共五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小石潭的方位和概貌。
第二部分(2~3),写小石潭中的游鱼和潭中的水源。
第三部分(4),写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
第四部分(5),介绍与自己同游小石潭的人。
1 、分别用四个字归纳四个自然段的内容:
想一想
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
——小潭源流(溪身—岸势)
——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记同游者)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四字短语?以“______用(写)得美,美在_________”的句式加以品析。
如:“如鸣佩环”用得美,美在它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
伐竹取道——点明了小石潭人迹罕至。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小石潭的极幽、极佳的景致。
佁然不动——写出鱼儿的静态。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出潭中鱼的欢快嬉戏。
斗折蛇行——写出溪流形状的曲折。
明灭可见——写出溪流的时隐时现。
犬牙差互——写出小溪两岸的高低不平。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作者抑郁忧伤之情。
说一说
细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写小石潭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句子是: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2、作者记述自己“心乐之”。作者“乐”的是什么?
水声潺潺,好像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悦耳动听。
3、作者指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写小石潭环境景色的句子是: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与“伐竹取道”一句形成前后呼应的句子是:
四面竹树环合。
4、小石潭水清的原因的句子是: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结: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移步换景,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写了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品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2、运用静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3、运用动态描写游鱼的句子是: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描写都是为了写什么?
都是为了表现潭水的清澈。“似与游者相乐”,人鱼并写,写出了作者的欢悦心情。
1、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5、本段中与“水尤清冽”相照应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结:第二自然段对于潭水的描写了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字写到水,但却又没有一处不在写水。
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小石潭的近景。
1、本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2、作者在小石潭的什么方向?你是怎样知道的?
作者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因为作者写的是:潭西南而望。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
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
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
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抓住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来写的。
3、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特征。
   小结:
第三自然段描写了小石潭的远景。
品读第四段,思考: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
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
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
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
痛苦心情。
   小结: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小石潭的四周。
本段由景生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是: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这句体现了作者抑郁忧伤的感情。
二、三、四节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再到四周。
   在这篇文章你能不能找到作者自己的影子?
贞元十七年,柳宗元因不满当时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萌发了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但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 ,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永州在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柳宗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了一番兴利除弊的改革,遗惠一方,实际是王叔文改革在局部地区的施行。
写作背景:
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白居易等八人,历史上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八记》与《小石潭记》
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和遭遇,写下了有连续性的、精美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才会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与
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
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
就很自然的融情入景了。
诗意的语言
失意的人生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返。(吴均)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 )
弄扁舟:
隐逸于自然、江湖中。
樊笼:
官场,也指世俗社会。
“仕 不 得 志” 便 纵 情 山 水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讨论: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忧伤是感情主调;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便寄情山水,自寻快乐。
但这种“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苦忧伤便流露出来。
   如何理解“寂寥无人”与“同游者”这一矛盾?
(材料一)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赏析:
  随着词人年岁的增长,阅历的加深,际遇的坎坷,人生愁到极点反而无愁可说,只好说句“天凉好个秋”这样无关紧要的话,这样不说而说,胜过千言语。让人悲绝。
(材料二)
   《湖心亭看雪》中“余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的矛盾。
(材料三)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倏鱼从容自得地游来游去,这就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怎麽知道鱼的快乐?")
 赏析: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就是他对于自由活泼的生命由衷感受到愉悦。自己有愉悦的心境,见到鱼就觉得鱼乐,而惠子却不能理解。
   独与天地精神来往。 灵魂只能独行,无论身边有多少人。也只有独行的灵魂才能与天地精神对话。
   在柳宗元之前,记山水,山水是山水,我是我。如《三峡》。从他开始,景中有我,我中有景。人称“游记之祖”。中国后来多少文人在现实世界里受挫,从他那里汲取灵感,去山水中寻求安慰,他们渲染山水的宁静与远离尘世喧闹,正是为了寄托一颗幽寂的诗魂!(像《湖心亭看雪》和《记承天寺夜游》中清冷的氛围)。其实并非风景有多美,而是诗意的心赋予景色以无限的诗意。
   小石潭的一块石头,激起了横亘九州,绵延千年的千层波浪啊!是什么成就了柳宗元呢?
余秋雨在《柳侯祠》一文中说—— 
  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雨果说——
  一颗心灵的叹息,能比一城的喧嚣道出更多的东西。
我们说——
  被贬的痛苦未必没有价值,命运坎坷未必没有意义。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被贬的柳宗元,中国文化少了一篇好文章,而当我们失意时,也就少了一个安放心灵的地方。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权贵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名字的,是踏遍永州山水的柳宗元。有人会记得长安牡丹花下霓裳舞曲的衣袂飘扬吗?不!我们只记得西山小丘旁那个失意的人,那个诗意的小石潭,以及他们之间那场美丽的邂逅。
小石潭记
景清
全景
潭中景
潭上景
神凄
感受
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
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潭水:清澄 侧面描写
游鱼:不动远逝 动静结合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溪身:曲折婉蜒 岸势:参差不齐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幽静 孤凄悲凉
抒发在寂寞处境中 的悲凉凄苦的情感
形象比喻
  中心思想: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失意后的凄苦之情。
想一想
 
谈谈本文的景物描写
思路提示:
⒈修辞:比喻 拟人 对比
⒉写景方法:移步换景 特写镜头
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集体读:注意语调的把握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三、四、五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读一读
看谁背得快
比一比
1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课文理解检测:
2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
景物的古代诗文?
《桃花源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找一找
推荐 “小石潭”:
请你根据小石潭的风景图片,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句旅游景点的广告语,对小石潭的景致作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