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单元 第1课《藤野先生》
课型:讲读 主备人:孔艳菲 审核人:初中语文教研室
【目标点击】
1、 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取材,以时间为顺序,明暗两条线索相结合进行记叙的特点。
2、 学习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深刻理解文章中含义隽永的语句。
3、 体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自己的挨过情操。
【学习重点】
1、 理清文章脉络,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给文章划分层次。
2、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法指导】
1、 线索:线索是从头到尾贯穿全文的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结成一个统一体。在本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一条明线,而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本文的暗线。
2、 反语: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
【学习过程】
1、 课前预习、自学热身
1、 基础在线
1、 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及藤野先生的有关情况
2、 注音:
烂漫( ) 油光可鉴( ) 芦荟( ) 不逊(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深恶痛疾( )
3、 个性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写出来
2、 文本感知
1、 初读课文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那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的哪些高贵品质?
2、 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试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3、 质疑问难
自学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不能解决,记下来,师生共研。
二、课堂学习、研讨突破
交流预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
三、达标升级、延伸巩固
1、基础知识强化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察,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以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喝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①、指出下列句子的“他们”分别指谁
a、 也无怪他们疑惑
b、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c、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
②、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写道:“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作者说得“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A叫声特别响,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B叫声违反了课堂纪律,影响了听课
C是日本学生发出的叫声,而作者是中国人
D日本青年的叫声极大地刺伤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④、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时那地”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意见变化了”指作者的什么想法?
⑤、对本段选文内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想
B日本“爱国青年”的军国主义思想
C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D电影演的是日本枪毙中国人
2、综合能力提升
夜深人静之时,而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拟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份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四、颗粒归仓
结合课文,谈谈对鲁迅“弃医从文”的看法
五、资料链接
1、背景资料
鲁迅在1902年4月,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并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1904年入仙台医学院专科学校学医,讲授解剖学的藤野先生任鲁迅所在年级的副年级长。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对鲁迅多有关照,被鲁迅视为恩师。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鲁迅在北京阜城门内宫门口西三条二十一号居住时,在住房的东壁上悬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以表怀念。1926年10月12日,鲁迅在厦门大学写《藤野先生》一文,作为永久的纪念。
2、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他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他读小学时曾学过汉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他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担任一年级解剖学理论。在1915年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因没有进过大学,不合“资格”而离职,到东京泉慈善医院工作,并学耳鼻喉科,一年后回家乡开 ,1945年8月11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