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赛腰鼓(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根河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安赛腰鼓(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根河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01 07:34:00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安塞腰鼓刘成章作者目标朗读感知字词揣摩简介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探究练习图解腰鼓 看完表演,你对安塞腰鼓的感觉如何?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毅奔放的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今天我们看看作者怎样描摹一幅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深远······ 安塞,位于我国陕西省北部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人。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1. 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力量之美。
2. 理解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学习目标生 字 注 音 kàng huì jī
zhuó rǒng mò
hàn páng bó
jiá亢奋( )晦暗( )羁绊( )
烧灼( )冗杂( )蓦然( )
震撼( )磅礴( )
戛然而止( )解 释 词 语羁绊:
冗杂:
磅礴 :
戛然而止 : 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事务)繁杂。
(气势)盛大。
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用“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语、短语、句子,在课文中找)

说说文章是从哪三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的。
整 体 感 知 安塞腰鼓 表演前(1—4) 安静 表演中(5—27) 亢奋 表演后(28—30)寂静人的安静没有声音时的寂静简洁有力铿锵激越前后呼应 以动映静 对比鲜明 用“我发现……美,因为……”的句式叙述对课文的理解。品 味 语 言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语言特色1.生动的比喻
2.激昂的排比
3.铿锵的排比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赞美的仅仅是安塞
腰鼓吗?作者还赞美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后生?
3.作者赞叹黄土高原,那“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一股劲,
它渗透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深 入 思 考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表达了作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思想感情。总 结拓 展 延 伸  你知道有哪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来自黄土高原?你知道还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1.安塞腰鼓表演前的情景是:
人:  性格:
  腰鼓: 神情:
景:2.填空并指出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一捶起来就 了、 了, 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 、多么 、多么 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3.找出课文中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作业 以《由<安塞腰鼓>所想到》为题
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心得。谢谢,再见!人教七下第四单元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幻灯片1:题目](等待上课时用)
[学习目标][幻灯片2,展示学习目标]
l.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学习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想]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对于生活在中原的青少年,没有亲眼见过,亲耳听过,是无法体会那“原始生命”的厚重的。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亲眼目睹忘情的狂舞,亲耳感受沸腾的鼓声。学生被带到了那时、那地,感受了“那么一股劲”,激起朗读的热情,再配以朗读指导,学生在自己激情荡漾的朗读声中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热烈与激荡,透过文字,感情到生命和力量的喷薄。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形式。首先我们来欣赏一段来自陕北高原的舞蹈——安塞腰鼓。(幻灯片2——播放安塞腰鼓录像)
看完表演,你对安塞腰鼓的感觉如何?(场面壮阔、气势磅礴、舞姿刚劲奔放、动作粗犷豪放)。(幻灯片3)
对于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作家刘成章来说,他不仅熟悉这块土地,他更是对这块土地怀有一种浪漫的情感。让我们走进刘成章笔下的安塞腰鼓,看看他对安塞腰鼓又有着怎样一种独特的感受。
二、作者介绍(幻灯片5)
刘成章,陕西省延安人。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代表作《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
三、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6)
四、读课文正字音
学生读课文,同时划出重点词句并合作注音、释义。
个别重要词语示例:
(一)注音:亢奋 晦暗 羁绊 烧灼 冗杂 蓦然 震撼 磅礴 戛然而止
(二)解释词义:羁绊 冗杂 磅礴 戛然而止
(幻灯片7——幻灯片8: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整体感知
(一)看课文,找出最能表现作者炽热情感的一个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那么安塞腰鼓好在何处?用“_____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语、短语、句子,在课文中找)(幻灯片10)
1.让我们以第七自然段为例,通过朗读,去品味安塞腰鼓的妙处。(说明:快速阅读只是一种较浅层次的阅读,目的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须细读并掌握阅读技巧。因此我决定先以第7自然段为例作进行细读,以点带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指明学生朗读,学生点评。
3.听课文朗读录音,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要想读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激情。(幻灯片9)
4.在刚才评议的基础上,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浏览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三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的。(幻灯片10)(明确:幻灯片11)
六、合作探究
(一)用“我发现……美,因为……”的句式叙述对课文的理解。(幻灯片12)
1.思考: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语言展现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的?(可从修辞、短语、句式等方面考虑。)
(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短句:节奏短促,掷地有声,将舞蹈的狂热、生命的律动、汹涌的激情宣泄得何其痛快淋漓!
排比:明快刚劲,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给人以气吞寰宇的震撼力。
比喻:生动地渲染腰鼓形象。
感叹号:为文中汹涌的激情推波助澜。
2.学生看画面听教师范读,然后全班齐读(指导: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幻灯片13——幻灯片20)
总结: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每个段落都激情如瀑,每个画面都荡气回肠。给人强烈的艺术震撼。再读第七段,再次感受这种艺术的魅力。
3.如此恢弘的气势,如此铿锵的节奏,难怪作者会在文中多次发出这样的感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几次?朗读它们的时候语调是否有变化?那该怎样读呢?
13段的“好一个安塞腰鼓”赞美腰鼓给人带来的视觉的美感,拨动人的心弦,使人产生联想。因此要读得稍慢,稍有停顿,声音洪亮,重读“好”。
第17段的“好一个安塞腰鼓”赞美腰鼓给人带来的听觉的美感,撞击人的心灵,使人产生共鸣。因此要读得低缓,重读“好”。
第22段的“好一个安塞腰鼓”已不仅是在赞美腰鼓本身,更是在赞美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上生活的人们的生命力之美。因此在朗读这段时音调渐高,“好一个安塞腰鼓”要比前面的“好一个黄土高原”音调高。
第24段的“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已不仅仅是在赞美腰鼓,赞美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命力之美,更是在赞美中华民族这种坚毅不屈、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要读得有力短促。
总结:不同的语调带给同样的句子不同的内涵,我们将它们结合,又成了一首诗。这首诗用反复的手法,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它似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遽的鼓点,又似一浪高过一浪的汹涌的潮水,强烈地扣击着我们的心扉。
4.老师先示范,然后请大家跟着读。
5.学生根据老师指导自由朗读。
评价引导:你们的朗读声将安塞腰鼓的表演一次次推向到了高潮,把作者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抓住“痛苦”“摆脱”“追求”三个词语,使学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古老厚实的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是个一贫如洗的地方。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以惊人的毅力意志与自然抗争,生活像蜿蜒的黄河般艰难,面对绵延的群山,纵横的沟壑,他们顽强的生活着。这不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激情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一一安塞腰鼓。不仅使它走出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而且走向了世界。相信他们的脚步会迈得更加坚定。
(二)思考: (幻灯片22)
1.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赞美的仅仅是安塞腰鼓吗?作者还赞美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后生?
3.作者赞叹黄土高原,仅仅是因为它生养了“元气淋漓”的后生吗?“元气淋漓”仅仅是因为后生们打出了火爆的腰鼓吗?那“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的一股劲,仅仅是一种力量吗?它渗透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积极向上,乐观顽强的民族精神。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表达了作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的思想感情。(幻灯片23)
七、拓展延伸(幻灯片24)
黄土高原仅仅生养了这些打鼓的后生吗?这惊心动魄的搏击仅仅是指百十个腰鼓发出的声响吗?你知道有哪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来自黄土高原?你知道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
八、课堂小结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它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如今,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坚毅不屈、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正是作者对这块土地的这份深情,才使他写出了这样一曲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正是他对中华民族的这份深情,才使他挥就出这样一篇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九、课堂反馈练习 (幻灯片25)
十、布置作业
以《由<安塞腰鼓>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