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利辛中学1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胞内都含有糖原 B.细胞都能进行分裂和分化
C.细胞都具有细胞质和细胞膜D.用健那绿给细胞染色都能观察到蓝绿色的棒状结构
2.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糖原代谢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D.脂肪和生长激素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4.有1位同学做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 ②取材时间不合适
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 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5.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
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较大,有利于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③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有助于物质运输的能量供应
④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细胞质较少,有利于精子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8.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n-m B.n-2m C.n+m D.n+2m
9.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 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e过程发生
在核糖体上
B.若a表示感受器,b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则兴
奋以局部电流形式由a传到c
C.若 a表示DNA,b表示RNA,c表示蛋白质,则d过程只
发生于细胞核中
D.若a为抗原,b为记忆细胞,则c为抗体
10.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 →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B.叶绿体是所有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D.核糖体是噬菌体、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11.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Ⅱ一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
A.Ⅱ— 4、Ⅱ— 5、Ⅲ一7
B.Ⅱ—5、Ⅲ—7、Ⅲ—8
C.Ⅱ—4、Ⅱ—5、Ⅲ—8
D.Ⅱ—4、Ⅲ—7、Ⅲ—8
12. 下列实验试剂或材料与其实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 )
A.斐林试剂——鉴定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碘液——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3.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
A.信使RNA、转运RNA B.激素、递质
C.淀粉酶、呼吸酶 D.肝糖元、丙酮酸
14.基因中碱基G和T共有180个,那么,经转录和翻译形成的多肽最多可以有多少个肽键 ( )A.60 B.59 C.120 D.119
15.下面甲图示洋葱根尖生长点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时期细胞核内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乙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丙图是某同学在乙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入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丙图视野中处于甲图f时期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进行640倍高倍镜观察,正确的镜头组合及操作程序应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1)×(4):左上方 B.(1)×(3):右下方
C.(2)×(3);左下方 D.(2)×(3);左上方
16.农科所技术员研究温度对某蔬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下曲线。据此提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光合作用酶的最适温度高于呼吸作用酶的最适温度
B.阴影部分表示5~35℃时蔬菜的净光合速率大于零
C.光照越强,该蔬菜新品种的产量不一定越高
D.温室栽培该蔬菜时温度最好控制在25~30℃
17.(08海南)2.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分解有关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
18.(08广东生物)4.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19.(08上海生物)10.据右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20.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受精卵
21.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22.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体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A.3/4 B.1/4 C.3/16 D.1/16
23.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 B.3/8 C.1/16 D.3/16
24.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8分)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测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和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见题30图1(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与化和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或);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深或浅)
(2)曲线b 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中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用于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料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 和 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较高。
27.(7分)下图一是某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4条),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下图二是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
请据图回答:
( 1)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甲、乙、丙三个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过程的是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最多是 。
(2)图二数学模型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bc段可以表示
图一中 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变化。m所代表的数值是 。
28.请回答下列关于果蝇性状遗传的问题:
Ⅰ.(8分)果蝇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和B、b表示.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巳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l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l︰l。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l。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中,显性性状分别为__ _______。
(2)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_____ ____,占其后代的比例为__ ___。
(3)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 _______。
Ⅱ.(3分)假说一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科学方法。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请尝试再写出两种假说: , 。
(2)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全部直刚毛, 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 。
29.(8分)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Y染色体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病的概率是 。
37.(9分)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 Z—Z— 或aa Z— W) A存在,B不存在(A ZbZb或A ZbW) A和B同时存在(A ZBZ—或A 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 种,灰鸟的基因型有 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 ,雌鸟的羽色是 。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 ,父本的基因型为 ,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 。
3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科学家发现:在两栖类的某些蛙中,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如果让它们的蝌蚪在20℃左右发育时,雌雄比率约为1:1。如果让这些蝌蚪在30℃左右发育时,不管它们原来具有何种性染色体,全部发育成雄性。
(1)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的蛙的性别表现有差异,这说明:
。
(2)问题:较高的温度是改变了发育着的蝌蚪(XX)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状,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呢?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只说出大体操作思路即可)
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相同的饲料、显微镜、各种试剂等。
实验步骤:
1 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蛙受精卵,平均分成两份,处理:
实验组甲: ,
对照组乙: 。
②在每个组中随机选取若干只成蛙编号(如1—20,要求样本足够大),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处理,制成装片 ;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进行统计。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分析:
a 实验预期:甲乙两组实验的装片被观察到的蛙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均是XX:XY≈1:1
结果分析: 。
b实验预期: ;
结果分析: 。
生物答案
1-5CABCB 6-10BCCAC 11-15CBBBC 16-20ABBAA 21-25CBBBC
26,(1)C5;深(2)光照强度、空气中CO2含量;ATP、NADPH([H]);
氮(N);蛋白质;核酸 (3)温度
27.(7×1=7分)⑴ 精细胞或极体 , 甲、丙 , 甲、乙 , 乙
⑵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乙 ⑶ 2 。
28.Ⅰ(4×2=8分)⑴黑身、长翅 ⑵ AABB、AABb、AAbb , 1/4
⑶ 黑身残翅:灰身残翅=1:1 。
Ⅱ(3×2=6分)⑴ 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
亲代生殖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显性突变(合理的答案都行)
⑵ 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隐性突变 。
29.答案:(1)A D (2)1/2 aaXBY 8 (3)2/3 1/8 7/24
30. (1)6 4
(2)黑色 灰色
(3)AaZBW AaZBZB
(4)AaZbW AaZBZb 3:3:2
31.(7×1=7分)⑴ 生物性状的表现不仅受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⑵①实验组甲: 在30℃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实验组乙: 在20℃条件下将其培养成成蛙
③在显微镜下观察 性染色体组成 并进行统计
④a结果分析 较高的温度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b实验预期 甲组实验的装片(30℃条件下培养的成蛙)被观察到的蛙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都是XY。乙组实验的装片(20℃条件下培养的成蛙)被观察到的蛙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XY≈1:1
结果分析 较高的温度使发育着的蝌蚪(XX)性染色体组成变成XY,从而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www.
图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