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州园林[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8-10 15: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苏 州 园 林叶圣陶慈溪市西门初级中学 何亚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描绘的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序简介: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为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实为苏州园林之冠。
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弃官还乡,在元代大弘寺旧址拓建成园。园名“拙政”系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400 多年来,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遗风。
拙政园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各式亭轩楼阁临水而筑,形成朴素开朗、平淡天真的自然风格。园分东、中、西三部分。
入园门即是东园,原为明代“归田园居”旧址,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拙政园 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迭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明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远香堂东行,小山上有绿绮亭,此处还有批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景深意远,北寺塔耸立云霄之中,是极妙的借景。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形象地概括了这里景色的特点。水池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西有曲桥通“柳荫路曲”。转北至见山楼,太平天国时,此楼为忠王李秀成办公处。亭南有小桥接“倚玉轩”,折西即至”小飞虹“,这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桥南有小沧浪水阁,桥北的“香洲”是一座画舫。香洲西南的玉兰堂相传是文征明作画之所。
网师园,地处葑门内阔家头巷,原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故苏时所建的私家园林,称“万卷堂”,又在堂侧造花圃,号“渔隐”。清代宋宗元购之,既借旧时“渔隐”抒隐居闲情,且与巷名“王思”谐音,更名“网师园”。全园占地约八亩余,还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1980年以网师园内殿春为蓝本仿建了明轩分翠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从此,网师园更加蜚声海外
网师园 环秀山庄位于景德路262号,又名颐园,原为唐代金谷园故址。环秀山庄占地面积2179平方米。园景以山为主,池水辅之,建筑不多。园虽小,却极有气势。有诗云:“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园林占优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将园内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园内最佳当属戈裕良所叠假山,堪称一绝,占地不过半亩,然咫尺之间,千岩万壑,环山而视,步移景易。主峰突兀于东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绿树掩映。山有危径、洞穴、幽谷、石崖、飞梁、绝壁,境界多变,一如天然。
环秀山庄沧浪亭位于人民路,始建于五代,属于吴越广陵郡王钱元璙南园的一部分,后由北宋诗人苏子美重建,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的命名出自《孟子 离骚》"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表示他对党争清浊分明的感叹。沧浪亭的布局别具一格。从园外看,建筑都面水布置,俨然是个水面园;在园内看,轩亭堂馆环山而筑,与山顶"沧浪亭"遥相呼应。其布局的形成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以水为主,建筑临水,倒影浮现,相映成趣,外景胜于内景,与《楚辞 渔父》意境一致。
沧浪亭???
狮子林位于园林路,又名五松堂,与拙政园隔街相望,是元代天如禅师为纪念老师中峰和尚而建。园内以假山众多,形状怪异著名,因而有“假山王国”之称。尤其称奇的是园内假山酷似狮子者甚多,而且中峰原住天目山狮子岩,故该园得名狮子林。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园林特有的秀美,在苏州园林中独树一帜。
狮子林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是明万历年间太仆徐泰时建园,时称东园,清嘉庆时归观察刘恕,名寒碧庄,俗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茸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改名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齐名,为全国“四大名园”。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留园三绝之一 —— 冠云峰GO留园三绝之一 —— 楠木殿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
园中耸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
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岩洞等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
五峰园 退思园位于吴江同里镇东溪街,为古镇的主要风景点,由清任兰先罢官归乡所建,含“退则思过”之意,故名退思园。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如浮于水上,是全国唯一的贴水园建筑。园分住宅和园林两部分。其中内园围绕水池而建,称贴水园。园内绿水荡漾,古色古香,犹如步如水墨画中。更有苍松翠柏,石峰林立,相间有致。退思园考考你苏州四大园林是那四个?(拙政园(全园精华所在中园)、狮子林、沧浪亭(历史最为悠久)、留园(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是留园三绝那四座为中国四大园林?(留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账房,家境清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
字词检测轩 榭 丘 壑 嶙 峋
相 间 镂 空 蔷 薇
斟 酌 重 峦 叠 嶂
池沼
xuān xièqiū hèlín xúnxiāng jiànlòu kōngqiáng wēi zhēn zhuó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zhǎo)
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
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我阅读 我感知 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绝不讲究对称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于画意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层次多,景致深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
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
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二段
不止
这些
(10)段把握结构结构2、根据上一个问题的提示,请试着为全文划分段落。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印象和共同点。
第二段(3—9自然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处处入画。
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不止以上写的”,结束全文。
3、朗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印象是什么?这种印象是怎样得来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总印象为: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印象由一二句中两个“到过”而来。作者的总印象指明了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告诫我们鉴赏我国园林不应错过苏州园林。
4、“其他地方”指哪里?“标本”“鉴赏”如何理解?指苏州以外 .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矿物的实物,这里有“典范、样本”的意思。作者选用“标本”一词准确地说明苏州园林的影响和作用。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作者选用“鉴赏”一词,明确要求我们对苏州园林不只是观看,玩赏,还要作分析,评价。 5、朗读第二自然段,苏州园林有什么共同点?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本段在全文起着什么作用? 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四个“讲究”构成一组动宾式排句。用词很恰当。“布局”指整体,“配合”、“映衬”指部分,“层次”指次序。这些词语准确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建造时很重视整体上的安排,局部上景物的分工配合,远、近景色的次序这些问题,赞扬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
本段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
6、四个“讲究”是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根据四个“讲究”给第二大段划分层次。没有,“一切”就说明了。可以分为两层:四个“讲究”构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体说明内容。“一切”既总结上文四个“讲究”,又为下文(7—9自然段)的小处注意埋下伏笔,从园林角落、门窗图案、屋室装饰等方面说明也没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前者从大处讲,后者从细部谈,说明这里的一切构成了“完美的图画”。
7、可见全文的结构是什么?总分结构。先总说其特征,后具体解说。8、学生默读第3节, 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作者运用什么方法加以说明?不讲究对称,而求自然之趣。 运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的方法9、苏州园林是怎样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的?默读第四节,然后分假山和池沼两种景色加以说明。
为什么游览者攀登假山时会“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10、“艺术”和“技术” 有什么区别?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
一般可以复制。11、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讲究各种景物的配合的? 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12、朗读地5自然段,这段文字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穿插了描写和议论。如二、三句即是描写,后面的“古老”“盘曲嶙峋”“满眼的珠光宝气”等也是描写性的。这些描写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自然之趣,富有画意。“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是议论,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符合中国的绘画艺术美。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的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13、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一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14、朗读第6自然段,请问本段讲了什么内容?说明苏州园林层次多、景致深的特点。15、“隔而不隔,界而未界”、“隔”指什么,“不隔”指什么;“界”指什么“未界”又指什么?“隔”指“有墙壁隔着”, “不隔”指“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
“界”指“有廊子界着”, “未界”指“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16、朗读第二段的第二层,:第7、8、9三节也在于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什么在第2节不加提示(如四个“讲究”)? 本段第一层的内容在第二节用四个“讲究”作提示以示重要,比较起来,这一层比较次要,这样安排显得主次分明。
17、第7节主要讲什么?用什么方法说明? 着重说明“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主要用举例说明的方法。 举了几例?为什么读的时候感到不呆板? 列举了三例:“阶砌旁边……”,“墙上……”,窗前……。举例时注意使用恰当的动词,避免了呆板。一个“栽”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即使是阶砌小处也不放过;“蔓延”一词表现爬山虎或蔷薇木香虎虎有生气,使平板的墙头有了活气;一个“补”字,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
18、.讨论第7节首句的作用。 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9、第8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明苏州园林的门窗的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20、“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一句中的几个词是用得恰切的 ,好在哪里?“尽量”表示工细的程度;“决”表示“一定”的意思,对否定“庸俗”就显得更加坚决。“即使”是表示假设加让步的连词,用它虚写一笔往往是为了强调后边的结论。这几个词准确地说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能。
22、第二段第二层(7、8、9节)照应了前文哪句话? 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21、第9节说明了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主要说明屋室装饰的色彩美,作比较23、齐读课文第三段并体味文意,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24、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整体到局部,局部又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从各个部分看,又按从大到小,从主到次的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25、似乎设计者…的是:务必…图画。似乎:表推测,因为那些园林都是古建筑,设计者和工匠都已故去,所以只能是推测。用“似乎”更令人信服,表意
更准确,更严密。务必:表明设计者们坚定的追求,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中心思想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再现了它的美丽画面,显示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说明方法下定义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作比较:
1、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更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2、在介绍花草树木的时候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
3、在介绍建筑物的颜色时,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语言特点准确、简明而又生动形象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