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说课教案
今天我所说的篇目是孙犁的小说《芦花荡》,它是八年级下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
说教材
八年级第一单元所选择的都是战争题材的文章。战争的残酷,中国人民的英勇气概,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参提出,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并进而受到感染,从而提高对战争的认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的情感,使语文真正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孙犁的这篇小说《芦花荡》是精读课文,为两课时。我的设想是第一课时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情节,着重分析人物性格,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第二课时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分析环境对刻划人物形象的作用,并进行人物外貌,心理描写的训练。本课只说第一课时。
《芦花荡》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孙犁写的一篇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花荡里,一个年近六十的干瘦的老头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小说中主人公“老头子”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很真实、很可爱。“丰满”表现在小说中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手段,写出了人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种立体美;“真实”表现在作为一个大英雄,小说不仅写其智勇双全,而且写其过于自信、自尊,写他自责、歉疚;“可爱”表现在老头子对待两个女孩的态度上。孙犁在刻画这个人物时从面到点,以“过于自信和自尊”为性格的核心,展开情节,老头子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正是因为作者没有把老头子塑造成“高、大、全”的完美形象,他才更有了几份亲切,他的英雄行为才更富有传奇色彩。孙犁的小说正是擅长以生活中的平常人物为代表,展现后方人民看似平静却又十分艰苦的斗争生活,表现普通群众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从而传达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这样的人物和作品放置在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特定背景下来学习是有其特殊和深刻地意义的。
根据大纲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确定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相信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以及初二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初步了解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老头子”的人物形象,体味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由于学生还是初中生,知识结构还比较欠缺,为此,我把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作为本课的难点。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探究——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课堂上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说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据此,我准备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的重点段落,参与说话,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过程
情境激趣 导入新课
观看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导入
请学生谈谈对小兵张嘎人物形象的感受。
导语: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回首那段沉重的历史,中国人民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却又像美丽的花朵一样绽放。抗日战争战争的洪流锻造出无数像小兵张嘎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在美丽的白洋淀,有这样一个干瘦的老头 ,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到底是怎样一位孤胆英雄,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
(设计这样一导语,是按照情意原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和故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为切入点,从故事走进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本文的热情,可为下面环节的展开作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明确目标 检查预习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堂课学习任务。
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交流收集的作者的资料,简单介绍孙犁、“荷花淀派”以及你所了解的
抗日英雄的故事。
(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同时也检验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资料搜集的能力。)
配乐诵读 整体感知
学生在《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的音乐背景下以自已喜欢的方式自由阅
读文章,初步感受芦花荡, 美丽的芦花荡里生活着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阅读文章,将自己对人、事情的感受说出来。
如:
人物: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老头/一对可爱而勇敢的姐妹/一群愚蠢的
鬼子兵
事件:一次惊心动魄的护送/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情感:一份深沉的爱国情/一份屈辱的亡国痛
并将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用“这是一片 的芦花荡的句式说话。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阅读永远是对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配上合适的音乐更容易让学生和与文章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这样的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合作探究 感受传奇
出示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1)、比较小兵张嘎、李向阳,铁道游戏队等你所熟悉的抗日英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主要从哪些角度来刻画这个传奇的人物形象的?你觉得这个老头可爱吗?(重点探究老头子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重点探究老头子的性格内涵)
3)、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重点探究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三个问题由浅入深,对课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做全面探究,体味人物和情节的传奇色彩。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生更多的火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对本课的重点问题有更明晰的掌握。)
展开想象 口语交流
引导学生仔细揣摩体会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完成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从文
中找出描写老头子心理活动的一段话,重点品读并评析他的心理,在品读中展开想象,如果自已是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
出示画面,请学和给老头和二菱配上独白式的画外音。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形象和环境能有自己的体验,在交流合作中,参与说话,展开想象,学生的积极性高,表现欲强,这也符合活动原理。)
6、小结存储 体验拓展
小结: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课文
中的老头子就是一个真实,可爱的老英雄,他以英勇的斗志和非凡的智慧保卫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胜利。从他强烈的爱国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中,传达出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昂扬乐观的斗争精神。他的行为告诉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延伸: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
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像 你还能想到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在大家所熟悉的抗日战争歌声当中结束。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仅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延伸。由故事,歌声引发体验,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学习英雄们不怕艰难,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相信:英勇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让语文课堂向更远的方向延伸。)
7、作业布置 课外延伸
摘抄课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佳句。
比较阅读孙犁的另一篇小说名作《荷花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