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1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稿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08 04: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你一定会听见的》说课教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重理解、重感悟、重应用,通过诵读、赏析、讨论,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领悟文章的深刻内涵,升华思想。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你一定会听见的》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1、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你一定会听见的》一课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本文语言优美,写了多种声音,把声音写得富有情趣,还对“如何听”进行了说明。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觉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2) 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 方法目标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正确,言之有理。
3、 教学重点:
(1) 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2) 感受生活,体验生活。
4、 教学难点: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2、 说教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感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3、 说学法
1、 学会赏析优美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句子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 学会联系实际,并有所感悟。
3、 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使新的学习理念不断强化和训练。
4、 说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因势利导
师:都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有时我们却感受不到,反而,家人的唠叨让我们感到罗嗦。平时在家,你最不喜欢听到家人的哪些唠叨呢?
等学生发完了“牢骚”,教师顺水推舟,引出课题:在你听来,这些唠叨也许是烦人的,也许是平淡的,也许是温馨的,一切全在于你怎样去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当然不是去听琐碎的唠叨,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听,因为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复杂美妙的。
(设计这一导语是为了创设一种情境,“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要学生说说自己不喜欢听见的唠叨,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个发泄个人情感不满的出口,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过,这仅是教师“先抑后扬”的方法,在教学的后环节要学生说说如何听这些唠叨,激发他们去反省去感悟。)
(2) 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师:这个世界的声音是复杂美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课文里写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速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可以很轻松找出文中写到的这些声音。)
师:而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声音写出来的呢?你最喜欢作者写的哪几种声音呢?
(提问促使学生再读课文,美的语言是本文的一个亮点,引导学生赏析并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优美生动,修辞方法,人称的运用,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生自己朗读的过程中,配上轻音乐,给了学生一个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合作探究,赏析语言
在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推选一人代表小组发言。
(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则抓住学习讨论中的最佳契机,正确评价,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重视练习,仿写语段
对于课文典型的段落,如1-3段和5-7段,进行仿写。
(仿写语句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应用、风格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地思考,沟通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丰富想象力,增强作文表达能力。)
(5) 适时点拨,激发感悟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么美的声音,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生活中的声音该怎样去听。教师再做点拨:用心听和不用心听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听我们生活中家人的那些唠叨?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照应了导入时的问题,让学生反思现状,思考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懂得学习本文的重要意义,了解到如何善于去听,如何用心听。同时,在思想情感倾向方面也可有更正确的认识。)
(6)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还进行音乐创作,他失去了听力但他还能听得见这个世界的声音,听,不是仅仅用耳朵听的,他正是用心来听的。再引导学生了解海伦·凯勒以及霍金,理解生活的意义,理解用心感受生活的重要。
以一《生活感悟》的小诗总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
而是缺少捕捉音乐的耳朵;
生活中不是缺少爱,
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
把眼睛叫醒,把耳朵叫醒,把心灵叫醒!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感受一个健康的人拥有生命的可贵,更应以热情投入生活,感受生活。)
(七)布置作业,走进生活
唤醒你的感觉,打开你的心门,做一个感觉敏锐的人,描绘生活中一个令你感动的镜头。
(生活的大门敞开着,注重观察,贴近生活,才会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使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