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素质检测(A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素质检测(AB卷)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08 19:54:00

文档简介

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素质检测(B卷)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抄写背诵: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 僧云览)
2.我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与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语言宝库中的许多成语都带“马”请根据提示写出含“马”的成语。
终日奔忙谓之“ ”,不迷方向称“ ”,不乱行止惟“ ”,祝事业有成,莫不言“ ”。
3.下面语句非常巧妙地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你能说出各自所用的动物名称吗?
例如: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①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②一毛不拔爱钱财的人( )
③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④没有依靠无处投靠的人( )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一诗句中包含了 (数目)种颜色。
5.下列古诗和成语中都含有动物,试填写:
① 噪林愈静, 鸣山更幽。
②留连戏______时时舞,自在娇_____恰恰啼。
③____程万里 庖丁解____ 杯弓__ _影 抱头_____窜
④独占 头 管中窥____ 噤若寒__ __ 狗尾续_____
6. 动物的叫声各各不一样,试填写下面动物的叫声:
如:鸡(啼) 鸟(鸣)
马( )虎( )狮( )龙( )鹤( )鸦( )狼( )犬( )羊( )7. 句中横线处应选填的词句是( )
刚步入游乐园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字型的前爪分立两侧, ,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 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B. 血盆大口张开着化作了城门
C. 城门就是张开的血盆大口 D. 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8.用一句话概括从下面材料中得到的启迪。
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二、现代文阅读
(一)白 鹭
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蕙。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9.作者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特点?
10.试把文中划线部分用一个成语代替,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11.作者为什么说黄昏低飞的白鹭是乡局生活的恩惠?
12.作者为什么用“有韵的诗“而不用‘铿锵的歌”来比喻白鹭?
13.试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本文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4白鹭是美的,作者的语言更美。如果说白鹭是诗,那么在你看来本文与哪种艺术形式接近?说说理由。 
(二)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垅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走,怎奈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蜘躇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对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黄金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的默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的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5.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6.田垄相遇,牛"迟疑一下,自动走下田去",说明牛的 性格特点。
17.说说"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18.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印度的牛、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的斗牛?
19.对中国的牛,"我"有特别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20. 面对中国牛,你联想到什么?
21.写出有关“牛”诗句或格言。
(三)动物的忧伤
[苏]谢尔盖耶夫著 万正忠 罗逊 译
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
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有许多动物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促安慰。譬如,猴子就喜欢把我们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却也能生活得很好。
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有很多鱼也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亡。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成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那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生活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22.第二、三段中加点的“可怕”、“残酷”两个词语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23.文中写到猴子跟人很合得来是为了说明( )
A. 猴子比鲁滨逊更能适应孤独和寂寞。 B.猴子跟鲁滨逊一样都是高等动物。
C.高级动物还比较容易适应寂寞的环境。 D.猴子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24.“ 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这句话应放在四至七段的哪一段前面?为什么?
25.“掉队的毛虫”不久以后就会死亡的是亨利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26.“寂寞对于低等动物来说更难忍受”的原因是什么?
27.文中提到的哪些现象是说明动物具有社会性的?
三、文言文阅读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小心谨慎)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xiá不庄重地亲近),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h n虎怒吼),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8.解释加点字。
庞然大物( ) 以(为神)( )窥( )
骇( )且( )噬( ) 习( )胜( ) 因( )
2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中的“船”用法相同的是(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妇抚儿乳 D.其一犬坐于前
30.翻译句子。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③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3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所写?描述了什么样的两个形象?给我们什么启示?
32这是一篇 (体裁),成语 即由此而来,比喻 。
四、作文:
33.发挥联想和想像,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介绍森林里一群动物举行运动会的盛况,要写出参加运动的动物的特点。
PAGE
4第六单元检测(A卷)
1.2.C 3.C 4.C 5.A 6.BDAC 7.⑤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3.略 14. 这是一座必死的斑羚用生命组成的新生的桥。 15.“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16.通过“我”的感受来揭示和升华文章的中心意思,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17.为了渲染烘托斑羚飞渡的感人的精神。 18.镰刀头羊为种群的存续感到欣慰,为老斑羚的牺牲精神感到自豪,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它用生命给这次飞渡添上了悲壮的一笔。那灿烂的彩虹正象征了镰刀头羊的行为和精神的闪光。19. 我对母鸡的感情变化。 20. A.一向讨厌母鸡。 B.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C.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1.特点:按材料性质组材,每一段叙述一方面内容。 原因:为突出母鸡各方面的形象。 22.带有哲理的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3.略 24.B25.(1)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面前。(2)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26.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2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8.点明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29. 豺狼成性 豺狼当道 官虎吏狼 鬼哭狼嚎 狼狈为奸 狼奔豕突
第六单元检测(B卷)
2.马不停蹄 老马识途 马首是瞻 马到成功 3. ①笑面虎②铁公鸡③井底蛙④丧家犬 4,4种 5. ①蝉 鸟②蝶 莺 ③鹏 牛 蛇 鼠 ④ 鳌 蝉 豹 貂6.马(嘶)虎(啸)狮(吼)龙(吟)鹤(唳)鸦(鸣)狼(嗥)犬(吠)羊(咩)7.A 8.看事物不应看表面现象,儿应注重其内在或实用价值。9. 外貌,美;神态,安详 悠然 有生气。10.恰倒好处 突出了白鹭色素,体段美的适宜。11.白鹭的存在使乡村充满画意,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如在画中的感觉。12. 铿锵意为响亮,过于张扬吵杂不符白鹭的特性。韵意为含蓄,有意味,有风度,一如白鹭的悠然,美好。13.欣赏,赞美之情。例略。14.如淡雅的水墨画。(可从各种艺术角度点评) 15. 议论开头,直接点题。16.宽厚 17.表现了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18.用对比手法,更突出中国牛的特点。19.因为中国牛宽厚 、默默无闻、甘于奉献20.联想到像牛一样甘于奉献精神的人。21.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22.不能。因为动物比人类更难忍受孤独和寂寞。23.C。24.第4段前。根据前后文来回答。25. 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成成虫。26.它们习惯了群居生活。27.参考;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鲱鱼、毛虫、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等。
28.外表巨大的东西 把 偷看 惊恐 将要 咬 熟悉(习惯) 忍受(承受)于是 29.D 30. ①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装运(驴)进入(贵州)。②然而来来往往地观看它,觉得它(驴)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③(老虎)更加熟悉驴的叫声,又在它的前后靠近出出入入,始终不敢扑它。31.时间 外强中干的驴和精明灵活的小老虎 面对那些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东西,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32.寓言 黔驴技穷 有限的一点本领使用完了。33.新课标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素质检测(A卷)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其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犷( )野 悲chuàng( ) 沟hè( ) 疮( )痍 chàng( )然
污sè( )  xián( )熟 抽chù ( ) sǒngyǒng( ) qiú( )劲
剽( )悍  窥(  )伺 阔绰( )  chéng( )能
庇荫( ) 甜nì( ) 相得益zhāng( ) 面面相qù( )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妄下断语 目瞪口呆 慷慨以赴 妒忌 B.进退维谷 耀目刺眼 迥然不同 羁绊
C.畏罪潜逃 苍苍莽莽 一尘不染 愰惚 D.略胜一筹 豪迈犷野 秩序井然 观瞻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鸟的花冠,鸟的羽毛,鸟的翅膀与它们个性迥异的叫声相得益彰,成为大自然天造的杰作。 B.有经验的羚羊的跳跃能力要比年轻的羚羊的跳跃能力略胜一筹。 C.他的挑战欲极强,越是进退维谷的境界,他越是兴奋不已。 D.王刚同学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李梅做的好事比他有过之无不及。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
A.《猫》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B.“是屈辱的心在抽搐吗?”华南虎的心屈辱的原因是:被剥夺了自由、尊严,被关在笼子里任人观赏。
C.“还是用尾巴鞭打那些可怜可笑的观众?”说观看关在笼子里的华南虎的观众“可怜而可笑的原因是:这些人有许多是大人了,但还像小孩一样以观赏动物为乐。
D.“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马》中的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被驯化的马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反对人类做类似驯马的事,反对人走马被驯服的道路的思想。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只猫的结局,特别是第二只猫的失踪,使我家不再养猫了。
B.《斑羚飞渡》中的猎人们将羊群逼上绝路是一种极不应该的行为。
C.斑羚的这种舍弃个体生命来挽救种群的本能是在长期的生存进化中养成的。
D.《华南虎》的作者由于有过被束缚自由的惨痛经历,才对笼中虎的悲愤心灵更加理解。
6.下面的这段文字对马的各种命运进行了一番素描,请从备选词语的序号恰当的填写在横线处。
A、自由 B、荣耀 C、辛苦 D、豪迈
军马的一生是 的;赛马的一生是 的;野马的一生是 的;役马的一生注定是 的。
7. 默写填空:
①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赵翼《论诗》一诗中表达了今人会胜过古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猫、斑羚、华南虎、马和狼,写出含“猫、虎、马、羊”的成语各一个:
⑤写出关于“马”的连续两句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猫(节选)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8.从文段中找出揭示“芙蓉鸟事件”真相的句子:
9.“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10.“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
  
11.“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这一感叹句独立成段有何表达作用?
12.选文主要是什么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斑羚飞渡(节选)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3.“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曲线画出选文中与老斑羚的“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15.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选文再次写到彩虹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母 鸡
老 舍
①一向讨厌母鸡。不知怎样受了一点惊恐,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结没完,而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②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乘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③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使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下去。
④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⑤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的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⑥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教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削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⑦它教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教不知多少次。它还半蹲着——我想这是相当劳累的——教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⑧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⑨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⑩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8.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9.找出我对母鸡有感情的语句。(至少三句)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0.文章的⑤⑥⑦⑧段在组材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的第⑨段的表达特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2.解释文中加点词。
止( )以( )故( )弛( )径( )意( )
暴( ) 洞( )毙( )盖( ) 黠( )顷刻( )
23.与例句“一狼洞其中”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相同的一项是( )
A.恐前后受其敌 B.屠乃奔倚其下
C.屠自后断其股 D意将隧人以攻其后
24.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5.写出选段中表现狼狡猾的句子。(不只一句)
26.文中与“目似瞑,意暇甚”相照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8.写出含有“狼”的成语两个:
四、作文
29.动物,人类的朋友。请围绕动物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必须是记叙文 ③要有真情实感 ④字数550
PAGE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