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芦花荡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芦花荡说课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08 11: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芦花荡说课设计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单元说明)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的都是战争题材的文章。战争的残酷,中国人民的英勇气概,都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文体上说,选文以叙事性作品为主,让学生学习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能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
2、教学目标:
(1)、理清记叙的要素,把握故事情节。
(2)、品味课文的语言, 把握人物形象。
(3)、认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
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评价赏析语言。 《新课标》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三、说教法
1、情境感悟法:以文为依托,以读为媒介体会文中的情感美。
2、品读法:从关键字和修辞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3、讨论法:课堂上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四、说学法
采用朗读法,圈点勾画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讨课文内容,参与说话,让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前准备:借助课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自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或感受较深的句子。
了解课文内容,做好故事情节复述的准备。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品读赏析,把握人物
(四)、布置作业,注重体验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教师有感情地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但六十多年前,这里却遭到了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蹂躏!自古燕赵就多慷慨悲歌之士。在美丽的白洋淀里,演绎出一幕幕抗日的传奇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发生在美丽的白洋淀里的传奇故事的小说——《芦花荡》。 作家作品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最先把白洋淀奇特的水上风光展现在世人面前,他,就是孙犁。他的代表作《白洋淀纪事》。
检查字词预习。(采用个别读、教师范读、齐读的形式,排除字词障碍。)积累词语 寒噤 仄歪 提防 穿梭 张皇失措 疟子 黄稍 吆喝 竹篙 转弯抹角苇塘 蹿 趴 扒 打牙跌嘴飒飒 疟疾jìn zèdī suōhuánɡyàoshāoyāoɡāomòw?icuānpābādiēsànüè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如此美丽的白洋淀,是谁破坏了这种美呢?在这片芦花荡中,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复述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语言简洁,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复述,也可以打乱课文顺序
有创造性的复述。
(3)、要注意情节的铺垫和环境的烘托,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引人
入胜;
(4)、有矛盾冲突和高潮的出现。
(2名同学复述后,由其他同学根据以上关于复述要注意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做总结点评。重在参与,多多鼓励。)
说明:讲故事是学生感兴趣的事。同时,复述既给想像创造了条件,又是诱发学生阅读的“有声广告”。因此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读来捕捉有效信息,在想像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必要的方法性指导,有利于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赏析语言,把握形象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句。
首先,我向学生明确人物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采用品读法,要求学生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2、从所找出的这些句子中,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用所给出的句式加以赏析。 “这句话运用 的描写手法,表现了老头子 的特点。” 例如:
(1)、从“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自信。
(2)、“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这老脸呀!”这句话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自尊。
(3)、“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着一条破短裤,……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智勇双全。
…… 本题将采用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学习,先由同学自己选择喜欢的句段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和组内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赏析。教师在此期间巡回个别指导。教师可就学生的语气、语速、节拍、轻重等阅读问题进行评价并作适当的调整。
再由各组推荐本组分析得最透彻,读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这样通过各组轮读,老头子这一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立体形象。最后全班齐读教师展示的例句及赏析。3、讨论归纳老头子的性格特点 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写在纸条上,上报,教师根据各小组的上报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然后明确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1)、过于自信自尊;(2)、爱憎分明;
(3)、智勇双全;(4)、爱国抗日的热情,
老当益壮的气概。
描写的作用:①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给读者具体明晰真切的感受,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②描写是为刻画人物性格和表现作品主题思想服务。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种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放飞学生的情愫,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学生通过适当的朗读品味、体验,培养语感。 布置作业:
1、读语段练笔: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问题:老头子在用竹篙砸鬼子们的脑袋时,他心里会产生怎样的独白?请同学们揣摩并写出来,字数200左右。
2、课下再读课文,把这些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勾画出来。
设置这个作业就是要学生仔细品味揣摩老头子爱与憎、智与勇的具体内容,增强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与练笔中发现自己,融入作品创设的环境,从而达到在情感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我们这节课所讲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叫正面描写,此外还有侧面描写,也就是这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课下再读课文,把这些句子勾画出来,为下节课介绍环境描写做好预习。七、说板书
芦花荡 板书随课堂进度而同步呈现,直观明了的展现了《芦花荡》这篇小说重点内容。人物 神态 语言 外貌 动作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