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 《城南旧事》获得了“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奖 ,南斯拉夫第十四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影片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的眼光,展示二十年代旧北京的社会,展示当年那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保姆宋妈、陈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或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不谙事理的英子深深思索却又不得其解。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 。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小说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 “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小说通过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末旧北京形形色色和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描写,却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林海音(1918—
2001) 原名林含
英,小名英子,原
籍台湾省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
商。林海音于1918
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 2001年12月1日因病逝世。曾任記者、編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林海音生活情趣广泛,不计牺牲,勇挑重担,慷慨助人。她的作品十分丰富,包括小说、散文、杂文、评论、儿童读物等多种体裁,以小说创作为主。
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 《一家之主》等;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 《绿藻与咸蛋》等;
长篇小说:《晓云》、《孟珠的旅程》等
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鸡毛掸子咻咻玉簪花骊歌花圃dǎnxiū xiūzānlípǔ熟悉字词转zhuǎn 转身,转交
zhuàn 转圈,旋转zā 扎绳子
zhā 扎针
zhá 挣扎jiā 夹缝
jiá 夹被
gā 夹肢窝扎夹多音字注音组词本文是什么文体?小说(自传体短篇小说)学习目标1.知晓背景、感知内容 2.找出要素、理清思路 4.探究技法、习得语感 3.分析人物、感受成长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文章
的内容: 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一、初步感知,把握内容◆速读课文,你能找出哪些段落是在记叙现在,哪些是在回忆过去吗?回忆了哪些往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来的? (1)毕业典礼前
(2—12) 回忆昨天去看爸爸的情景
(13—29)回忆一年级爸爸逼我上学
(30—31)回忆此事以后我的变化
(32)毕业典礼开始
(33—34)回忆爸爸喜欢花
(35—37)毕业典礼进行
(38—45)回忆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46—53)回忆爸爸鼓励我独自寄钱
(54—68)毕业典礼后我长大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 回忆 典礼前
典礼中
典礼后夹竹桃医院探望六年前赖床受罚礼堂钟声爸爸的病爸爸要“我”闯练,叫“我”到银行汇款爸爸爱花唱骊歌看见零落的花儿 爸爸辞世,
意识自己已经长大插 叙(1-31)(32-53)(54-68) 有现实,有回忆,用现实引出回忆,现实与回忆穿插,这种记叙顺序叫插叙你还学过哪篇课文用过这种叙述顺序?作用: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
结构曲折有致。 ◆ 你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吗?B 、 花 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 A 、毕业典礼二、找出要素、理清思路文章线索主线——爸爸爱花副线——毕业典礼前毕业典礼中毕业典礼后毕业典礼顺叙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本文表面上在讲毕业典礼这件事,而实际又在记叙着什么,在表达什么? 实际在追忆父亲对我的关爱,表达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叙述毕业典礼是为了说明我已经成长,而这又是与爸爸的悉心教导分不开的,更突出了父爱的伟大三、分析人物、感受成长 探究人物形象——重点研读文章第2—29、33—34、39—53段,力求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及人物的言行举止为依据,说说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a、鼓励孩子要坚强
b、很重感情
c、特别爱花 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2、爸爸病床上的一席话中,有三句话照应后文提挈全文,请看课后习题一,想一想这三句话和文中的哪几件事相照应?①→爸爸叫英子闯练而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②→爸爸在六年前因英子赖床不起而惩罚她;
③→爸爸去世。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3、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4、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说说英子 英子六年后真的当上学生代表,再也没有迟到,能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得知父亲去世很坚强?。 思考探究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2、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1、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 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 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是一种预感。 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是说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2、怎样理解文章结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文章主旨: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世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怀念及不得不长大的无奈。 一语双关的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四、探究技法、习得语感 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首尾圆合的照应——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质朴淡雅的语言——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事,是最平凡的事,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