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煤山中学 闵志宏
一、课前热身。
师:我想先考考一下大家,请看:
2009.3.28
20:30—21:30
大家能想到什么事情吗?
地球1小时,创建环保家园。到底是怎么回事?
生1:节约世界能源。
生2:给人一个惊喜,如果再这样,世界的能源就会枯竭。
师:中国的水立方也熄灯1小时;美国的“时代广场”也熄灯1小时,有怎样的目的?其实这个传统是由悉尼发起的。接下来,我自我介绍一下。
二、导入新课。
师: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曾这样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这个著名的古城已被沙漠所吞噬,而罗布泊这个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神秘的地方却依然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岗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去探寻它的秘密。(板书课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三、整体感知、文本赏析。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十二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首先请大家给文章的每个自然段依次标上序号,然后快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的句子。(师板书:罗布泊的过去、罗布泊的现在)
1、罗布泊的过去
师:20世纪30年代,瑞典的探险家斯文.赫定曾经到访过罗布泊,他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回国后,他就在一本书中这样描述罗布泊: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大家看到这样的文字,觉得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是怎样的?
生1:江南;
生2:美丽;
生3:仙湖。
(师板书:仙湖)
师:罗布泊在什么地方?
生: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居然有江南一样的美景,既然是美景,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其他同学来评价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读的如何
(一女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里来评价一下,好吗?
生:在字的方面,有读错的字;从语气来看,读出了美丽的情感。
师:多么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心情?
生:温和。
师:请你来温和的朗读一下!
(一男生朗读)
师:我真的感到你读出的温和,还有同学补充吗?除了斯文.赫定所描述的,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描述了过去的罗布泊?
生: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师板书:生命绿洲)
生:《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人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人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人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师:罗布泊还有许多水,水域面积还很广,那请问现在的罗布泊怎样呢?被称作仙湖、生命绿洲的罗布泊如今又怎么样呢?
生: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师板书:戈壁滩)
师:你读完这一段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恐怖。
师: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些让我想起了小学学的一首诗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除此之外,现在的罗布泊还是怎样的?
生: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牛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师:纠正“干涸”读音,还有没有描写现在的罗布泊?
生: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师:塔克拉玛干现在已是沙漠,可见沙漠化严重。“全部枯死”、“ 成片死亡”,胡杨林有怎样的特点?它可以防沙、涵养水源。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树也死了,成了“木乃伊”,可想而知胡杨林遭遇了多么大的打击,而且文中又说了胡杨林的身躯(不愿倒下),挣扎,出示图片(枯死的胡杨),大家看一下这张图,你有什么想法?
生1:生命离不开水。
生2:严重的沙漠化,由人类造成的,人类应感到自责。
生3: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增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师:他刚才说了人应该自责,作者要唤醒我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再来看一段,假如你是胡杨林,你有什么感受?
生:痛苦,无奈。
师:那让我们来读一下这段文字,看看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痛苦和无奈?
生齐读。(“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二十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师:过去的罗布泊有水,绿洲,胡杨林,现在的罗布泊成了什么
生: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师:“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中外衣指什么啊?
生1:罗布泊表面的胡杨林。
生2:小草。
生3:地表面的植被。
师:“脱尽了”一词有什么含义?
生1:完全消失了,什么也没有了。
生2:罗布泊表面的植被等被完全破坏。
师:一道道肋骨反应了什么?
生:沙漠化程度深。
师:罗布泊的表面植被已被完全破坏,又常常暴露在夏季70℃的高温下,怎能不痛苦呢?让我们齐读这一段,一起来感受一下它的痛苦和无奈吧!
(生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罗布泊痛苦地呻呤。
师:同学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罗布泊由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水平如镜的生命绿洲和仙湖变成了一个没有一只鸟、一棵树和一条溪的戈壁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罗布泊的消逝呢?(师板书:消逝)。
生1: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求。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牧场。(师板书:改道;)
生2: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师板书: “四盲”)
师:你如何理解文中“盲目”这个词?
生:没有打算,没有计划性;不以客观实际出发。
师:那么作者连用四个“盲目”有什么用意呢?
生:以排比的句式,既形象具体地写出了人们过量用水的无知,也表达出作者的遗憾、焦虑和愤怒。
师:由于人类的盲目,导致了罗布泊的消逝,所以归根结底,罗布泊悲剧的制造者就是……?
生:人。(师板书:人)
师:人类是制造罗布泊悲剧的罪魁祸首。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没有引以为戒,罗布泊式的悲剧还在不断的发生。如青海湖、月牙泉。(呈现图片)
师:青海湖、月牙泉面临着怎样的悲剧呢?
生1: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
生2: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师:同学们,面对此景,作者发出了呼吁——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师:作者连用三个“救救” 有何目的呢?
生: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师:谁来朗读一下这句话?
女生读: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师:她读的怎样?
生:她的感情处理的很好,读出了强烈的呼吁声;她的重音处理的很好,后一个“救救”比前一个“救救”语气加重一些,体现作者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
师:那我们一起读一下生齐读,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生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作者的谴责和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
四、拓展延伸
师:不仅仅罗布泊、青海湖和月牙泉,就是在我们的周围,环境遭到破坏的例子也非常多。(呈现图片)
师:这样的图片真让人痛心啊!希望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争做一名环保者。下面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来为环保出一份微薄之力,写一条环保宣传标语。课后老师要收集你们的宣传标语,挑选用于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中去。
生写。
师:很多同学已经写完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1:少一分污染,多一份洁净。
生2:破坏环境就是自我的慢性自杀。
…………
五、小结
师:同学们说的多好啊!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地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母亲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明天会更美好!
六、板书设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过去的罗布泊 消逝 现在的罗布泊
仙湖 改道 戈壁滩
绿洲 “四盲” 人 荒漠
死湖 干湖 胡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