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夜莺的歌声(湖北省宜昌市)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夜莺的歌声(湖北省宜昌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09 12: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 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教学准备
  安排课前预习,媒体资源:教学课件《夜莺的歌声》,动画课件《夜莺的歌声》。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文阅读(播放动画课件《夜莺的歌声》,学生边看边听,整体感知)
  2、正音:削xiāo 空kòng 塞sāi
  3、解词:
  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以上过程结合动画课件《夜莺的歌声》辅助进行
  二、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结合教学课件《夜莺的歌声》中背景部分进行教学)。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三、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四、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A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B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七、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