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人琴俱亡兄弟情 演唱 :黄品源 黄品洁
轻轻的吉他声伴我深深的思念 出外去奋斗是否想念弟弟我
嘈杂的虫叫声伴我绵绵的挂念 在外当兵的你是否烦恼过天气
在哪里可以寻到这份情 只有你帮我突破困难问题
虽然你暂时不得已分离 别忘记手足情深的亲兄弟
冷冷的空气中有我无奈的寂寞 人群中穿梭是否想念哥哥我
凄清的夜风里有我颤抖的心情 故乡孤独的你是否烦恼过天气
在哪里可以寻到这份情 只有你帮我突破困难问题
虽然你暂时不得已分离 别忘记手足情深的亲兄弟
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顺畅地疏通文意。二、学会通过诵读、品味语言、比较阅读 感悟文中的情感。三、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南朝时宋著名文学家。撰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 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放达不羁。尤爱竹子。 王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齐名,并称“二王”。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人琴俱亡 王子猷对弟弟非常钦佩,王子敬对哥哥也很敬重, 两人感情非常深厚。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子敬先去世。家人怕王子猷悲痛,没有 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子猷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
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 消息? 看来子敬一定已经死了。”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活 。王子猷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床, 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子敬家,王子猷径直到灵床上坐了下来。床上放着子敬生前爱弹的琴。他知道子敬生前爱好弹琴,便 在灵床上弹起琴来。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 人的情谊。他越 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1.王子猷(yóu) 2.子敬俱病笃(dǔ)
3.此已丧(sàng)矣(yǐ) 4.语时了(liǎo)不悲
5.便索舆(yú)来奔(bēn)丧(sāng)
6.子敬素好(hào)琴
7.弦(xián)既不调(tiáo) 8.掷(zhì)地云
9.因恸(tòng)绝良久 10.月余亦(yì)卒(zú)
认准下列字音: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何以都不闻消息
4.子敬素好琴
3.此已丧矣
5.弦既不调
(病势沉重)(为什么)(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平素、向来)(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翻译竞赛: A组:1.何以都不闻消息
2.语时了不悲
3.便径入坐灵床上
4.因恸绝良久
5.月余亦卒(总、竟)(完全)(径直)(于是痛哭了很久,几 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翻译竞赛: B组:内容质疑,学生就相关的问题提问,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1、子猷为何久不闻子敬消息?
2、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3、子猷明白自己的兄弟死时,是什么表现?哪些词语可以说明?
4、弹琴,但“弦既不调”。原因是什么?
5、人亡时“了不悲”“都不哭”,为何弹琴后竟“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反复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2、再读课文,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一段:兄弟病笃,子敬先亡。
第二段:子猷奔丧,琴随弟亡。二、深读,品析人物形象。
1、“语时了不悲”“都不哭”“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情厚谊非常人能比,既然非常情,其表现也就非常态了。
2、子猷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最后为什么把琴掷地呢?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讨论: 假若你是当时的子猷,你认为哪些语句最能表达你与弟弟间的深情?为什么?张季鹰和顾彦先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兄弟般的深厚的朋友情随堂演练
下面语段均选自《世说新语。伤逝》,试着翻译,并体会人物个性。
1、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注:王仲宣:王粲,魏国人,建安七子之一。
2、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 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总结全文: 人亡 了不悲
子敬 都不哭 子猷 人亡
琴亡 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写作启示:
1.以小见大,以事见人,以生活细节刻画人物。
2.语言简洁。独特的悼念方式 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外作业: 1.写下本课学习的收获。
2.组长组织课文默写。
3.搜集抒发兄弟情的诗文,与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