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15 19: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内容简单易懂,是培养学生简易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本,主要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把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中去,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形象地感知人物。
学习目标:
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翻译课文。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3.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加以背诵。
2、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方法:
1、 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读等。
2、 比较阅读法:通过两个人的命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一首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代涌现出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容。但是曹操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可能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作为帝王的一面,而他的其他方面或许我们还很陌生,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进入三国时代,引起对孙权的兴趣。 渲染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了解作品 补充资料,多媒体展示。 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司马光及《资治通鉴》。 积累文学常识
三、读准字音。 教师范读。容易读错的字的提示。 听清字音。自由朗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作好评价的准备。一位同学在读音方面进行评价。齐读。 读准字音。
四、读出停顿。 通过努力,我们都能读准字音了,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读出停顿,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关上,看着大屏幕读。 自由朗读。抽一个学生读。学生评价其停顿。齐读。 通过停顿的划分初步感知文意。
五、读懂文意。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注释梳理文意。也就是把课文翻译一下。指导。介绍翻译五字法。 边读,边翻译。小组为单位将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一起解决。竞赛:一个小组提问,一个小组回答。再次朗读课文,体味文意。 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通过互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六、读出语气。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懂文意,这是学习古文的基础。而真的要把一篇文章流利的吟诵出来还需要读出语气。本文应在人物语言上下功夫。“言为心声”孙权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 看孙权的几句话,结合孙权的身份和文中的标点符号,揣摩语气。(自己体会,再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分析孙权的特点。3、用上面的方法体会鲁肃和吕蒙的形象。 通过读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七、背诵 指导背诵。 根据:劝学——就学——论议——结友四个情节进行背诵。 达成目标2。
八、拓展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的变化过程给你哪些启示呢? 谈自己的启示。 达成目标4。
十、作业 有两则成语典故涉及本文,你知道是哪两则成语吗?请解释成语的意思并造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