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烈 日 炎 炎金 黄 一 片白
雪
皑
皑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春柳夏荷秋枫冬
梅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大自然的语言竺
可
桢作者简介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
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
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
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
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主
编了《中国自然区划》、
《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
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
一代宗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及方法。3、体会本文准确优美的语言特点。4、学习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观察。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连翘( )——翘起( )
衰草连天( )——鬓毛衰( )
落叶( )——丢三落四( )——落枕( )
观测( )——道观( )
差异( )——差遣( )——差劲( )——
参差( )qiaoqiaoshuaicuiluolalaoguanguanchachachaici16 大 自 然 的 语 言物候说 明
对 象说 明内 容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说明物候观测对
农业的重要意义说明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1—3)(4—5)(6—10)(11—12)说明顺序逻 辑 顺 序指出下边几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从哪些段中寻找: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 )
2、观测物候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1—3自然段4—5自然段6—10自然段11—12自然段研读赏析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
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应当是:A 经度 纬度 高下 (海拔) 古今
B 纬度 经度 高下 (海拔) 古今
C 高下 纬度 经度 (海拔) 古今
D 古今 纬度 经度 高下(海拔) (B)主次空间时间使文章条理清楚学习说明方法:为了将几个因素说明清楚,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第七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第九自然段第八自然段——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比较,举例子,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问题探究本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两个例子? 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这偶然,举两个例子,读者就确信无疑了。古今的差异原因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CO2导致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造成物候现象差异返回教程第一自然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第二自然段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说明顺序怎样?说明物候现象。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说明劳动人民能根据自然现象安排农事。举例子,按时间先后及由植物到动物的说明顺序。说明什么叫物候与物候学。由古代到近代,由起源到发展,由知识到科学。研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一、准确,严谨:1、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2、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例如:此外:文中的确数,确切的例子,例子间的比较等也体现了上面的特点二、准确、生动、典雅。“萌”准确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况。“次第”一个接一个。帖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的气息。“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的肃杀。“载”充满的意思,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问题研究:课题“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 概括了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给人以形象生动的印象。 将大自然人格化了,生动含蓄地揭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本节课内容小结:1、你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有哪些?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说明文的方法?研究物候现象有什么意义呢?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
3.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4.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5.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