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17 20: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李世民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解题:兼语句齐王今义:古义:讽刺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听课文录音:注意:1、停顿。段落内部、句群之间的停顿要长些,段落之间的停顿又要稍长些。另有逻辑停顿,在没有标点符号处,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也应作停顿。2、语速。议论文和说明文以中速为宜,其他文体(如记叙类、抒情类)则依据情节的进展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安排。如内容是激动、欢快、紧张,思想感情慷慨激昂、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3、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要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4、语气、语调。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邹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yìkuījiàn jī bànɡ jīzhāocháozōu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课文串讲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美:以……为美,意动用法。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讽:委婉劝说。 谤讥:公开议论。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课堂练习:探究分析:概括各节大意:
 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第三、四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分析第一节: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三问、三答、三思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问题:“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
    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三答:问题: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小结邹忌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三思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分析第二节:
这节的重要内容?
邹忌讽齐王(三比)
臣之客→求我直言不易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四境之内 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受蔽(甚矣)臣之客→求我问题:“三比” 体现了怎样的说话艺术?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以家事比国事,以小见大,
使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设喻说理类比推理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 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它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分析第三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齐王纳谏及其结果齐王听了邹忌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三赏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上书谏寡人 中赏谤讥于市朝 下赏齐王采取这些措施后发生什么变化?——三变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威王受蔽(2)邹忌比美(1)威王除蔽(3)除蔽结果(4)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结构
分析比喻说理这篇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邹忌
齐威王
说理
为人邹 忌:人物分析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齐威王:三思-三比-三赏—三变一、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朝见,朝拜朝廷读zhāo,在早晨,名→状谁通“熟”,仔细什么真心,诚意实在,确实果真(表假设)练习:善良的人,形→名好的擅长好,可以。表示同意或应允身高治理,整治修建偏爱私下私人的,自己的时候偶尔参与夹杂比得上追上等到到达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王之蔽甚矣。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说说句市式特点。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判断句。标志:……者也。=信自。宾语前置判断句。标志:…者,…也。以…为美。意动偏爱。形→动=于朝廷战胜。介词结构后置表被动。受蒙蔽三问三答三比三令三赏三时三变(“吾与徐公孰美”)妻

客?(“君美”)“思之”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善”面刺 上书于市朝令初下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无可进者战胜于朝廷私

有求结论:“王之蔽甚矣”上赏中赏下赏结果注音:
邹(zōu)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蔽(bì) 谤(bàng)
间(jiàn)进 期(jī)年重点词句解释:美我:
私:
诚知:
皆以美于徐公:
地方:
左右: 认为我美
动词,偏爱
确实知道
都认为比徐公美
土地方圆
身边
昳丽:
服:
窥镜:
旦日:
不若:
孰视之:
暮寝而思之:
光艳美丽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照镜子
第二天
不如
仔细地看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重点词句解释:蔽甚矣:
善:
面刺:
谤讥:
市朝: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期年:蒙蔽很深了

当面指责
在这里指议论
公共场合
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形容人很多
有时候,偶尔有人进谏
满一年积累下列名言警句。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2.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解释下列蓝色的词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受上赏
4、闻寡人之耳者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偏爱,形容词作动词。当面,名词作状语头等的,方位名词作形容词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词类活用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朝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来,孰视之孰早晨朝廷泛指公共场合朝见谁,哪一个同“熟”,仔细一字多义一词多义
1. 时时间进(间或,偶然,动词)
又何间焉(参与,动词)
3. 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形容词)
4.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动词)
不宜偏私(私情,名词)1、今齐地方千里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土地方圆某区域、地区国君旁边的近臣方位名词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规劝别人讽刺背后批评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古今异义 课堂巩固检测(一)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
①朝服衣冠 ( )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④ 闻寡人之耳者( )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 ( )
⑦能谤讥于市朝( )
⑧今齐地方千里 (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答案)
①朝服衣冠(在早晨 ) 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
④ 闻寡人之耳者(使……闻) ⑤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
⑥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⑦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责)
⑧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二)辨析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含义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宫妇左右莫不私我也.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朝服衣冠,窥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谁 以…为美仔细美丽偏爱有私心早晨朝拜(三)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忌不自信.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王之蔽甚矣.1.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美?
2.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3.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人.
4.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我吾与徐公孰美?吾莫不有求于王。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