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语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文档属性

名称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语文(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18 23:40:00

文档简介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
命题人:周慧琴 审核人:陈慧群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汲(jí)水 趿(tā)拉 胚(pī)芽 颓壁残垣(yuán)
B、哺(pǔ)育 瑰(guī)丽 颤(chàn)栗 飞流急湍(tuān)
C、逡(qūn)巡 隽(juàn)秀 伛(yǔ)偻 广阔无垠(yín)
D、献谄(chǎn) 羁縻(mí) 觇(chān)视 花团锦簇(cù)
2.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亭玉立  荒诞不经  粉装玉琢 未雨绸谬
B、层峦叠障  不容置辩  浮想连翩 变幻莫测
C、富丽堂皇  廖廖无几  心荡神弛 峥嵘岁月
D、历尽沧桑  道听途说  伶仃孤苦 有条不紊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病若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而言,玲珑剔透的薛宝钗更招人喜爱。
B、自去年末至今年初,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已令众多消费者叹
为观止。
C、初中时,我们由于年龄小,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直到读高中了,才痛定思痛,
认真读起书来。
D、大雨还没完全停下来,我们几个人就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
也是不完美的。
C、作为美国便捷快餐店象征的麦当劳,在其北京的许多顾客眼里是悠闲消遣。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
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5.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分)
人的一生都在选择和被选择。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 ,
; , ; , 。
6. 不改变原意,将下列短句转换成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3分)
李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李老师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可敬的老教师。李老师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李老师如今已经满头白发了。

7.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然后针对漫画反映的内容写一段评论文字。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不超过4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回答8-12题。
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已微明。起来看了一下,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启碇续行,我到休息室里来,只见前边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江面,已进入瞿塘峡了。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其余天空各处还是云海茫茫。瞿塘峡口上,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龟,瞿塘不可回;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指的是一堆黑色巨礁。它对准峡口。万水奔腾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你可想像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撞得个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过了八公里的瞿塘峡,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右面峰顶上一片白云像白银片样发亮了,但阳光还没有降临。这时,远远前方,无数层峦叠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你看,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真美极了。就像那深谷之中向上反射出红色宝石的闪光,令人仿佛进入了神话境界。这时,你朝江流上望去,也是色彩缤纷:两面巨岩,倒影如墨;中间曲曲折折,却像有一条闪光的道路,上面荡着细碎的波光;近处山峦,则碧绿如翡翠。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前面那团红雾更红更亮了。船越驶越近,渐渐看清有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渐渐看清那红雾原来是千万道强烈的阳光。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金黄色朝阳之中。
8.文中“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有人说是歧义句,有两种理解:(4分)
一是:
二是:
9.文中引用杜甫《夔州歌》和古时歌谣中的语句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

10.文中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到的万千气象,梳理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瞿塘峡奇异景色的?(分条答)(3分)
答:

11.文段中写出了瞿塘峡特点是 。(1分)
请你写出三峡另外两峡的名字: 。(2分)
12.奔腾不息的三峡水,既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也给历朝历代的诗人以不尽的灵感,比如三峡附近的白帝城便有“诗城”之称,请你列举两则和三峡有关的诗文(如果是诗要写出其中两句,是文写出文章的题目即可,本文除外)。(4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1)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2)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3)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4)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5)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6)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7)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8)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
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9)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是人
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10)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
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11)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2)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
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3.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4分)
答:                                       
                                         
1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义。(4分)
①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答:                                      
                                          
②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答:                                      
                                          
15.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也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30字以内,4分)
答:                                        
                                         
                                        
16、这篇散文情真意切,主要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7.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素贱人 素:向来、本来
B.顾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引车避匿 引:掉转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徒以口舌为劳 夫以秦王之威
C.我羞,不忍为之下 且庸人尚羞之
D.徒慕君之高义也 徒以吾两人在也
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廉颇与蔺相如由不和到交欢。廉颇不甘心位于蔺相如之下,散布恶言,而蔺相如则采取躲避的态度。
B.蔺相如不畏威势赫赫的秦王,但对廉颇却一再退让,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拥有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廉蔺交欢写的虽是内部的事,但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蔺相如采用退让的办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冲突。
20.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分)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分)


(3)、夫晋,何厌之有?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②摩挲:用手抚摸。
(1)诗的前两句写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4分)

(2)在古诗文中,柳总与“别”有关,本诗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的后两句说明。(4分)

22.根据课文填空。(每格1分,共8分。)
(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________ ___,所宜深慎。
(2)亦以明死生之大, 。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
(4)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不武。
(6)大行不顾细谨,______ _____。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美国的西点军校在世界上名气很大,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出无数商界精英。这所学校有许多优良的传统。比如,当军官派你去完成一项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完成,当军官问你为什么时,如果你为自己辩解,说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导致自己没有完成任务,那就错了。你只能说:“报告长官,没有借口。”除此之外,你不能多说一个字。
对此,有人说,“没有借口”太没人情味了,太冷漠了:也有人说,“没有借口”,可以激起一个人最大限度的潜能。还有人说,在人生中,不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寻找借口上,失败也好,做错事也罢,再美妙的借口,对事情的改变又有什么作用呢?
作为中学生的你,听到过一些借口吗?曾为自己找过借口吗?你对它有何感受和认识?请你以“借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立意自定。⑵文体自选。⑶题目自拟。⑷不少于800字。⑸不得抄袭。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答题卷
座位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 2.( ) 3.( ) 4.( )
5.(6分)

6.(3分)
7.(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
8.(4分) 一是 。
二是 。
9.(4分)
10.(3分)


11.(3分) 。 ; 。
12.(4分)

13.(4分)
14.(4分) ①

15.(4分,30字以内)



16.(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7.( ) 18.( ) 19.( )
20、(1)(2分)译文:

(2)(2分)译文:

(3)(2分)译文:
21.(1)(4分)

(2)(4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每格1分,共8分)

② ,
③ ,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
四、作文(60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D 2、D 3、A 4、B
5、示例: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求索,也就选择了磨难。(每句2分,共6分)
6、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如今已经满头白发的李老师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可敬的老教师。(3分)
7、示例:不是求助于法律,而是求助媒体,岂非咄咄怪事?怪事不怪,这既反映了人们法律观念的淡薄,又反映了当今法制需要更加完善。(4分)
现代文阅读(共34分)
8. “听见广播到奉节”有两种理解,一是,广播的内容提到奉节,另一种是,广播报站说船已经到了奉节。根据句意,应为后一种理解,那么就应该在“广播”后面加上“说船”二字,意思就清楚了。(4分)
9. 用以印证“瞿塘峡口上,为三峡最险处”一句。(2分)引用古典诗歌也丰富了三峡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加了文章的情趣。(2分)
10. 一是随时间的推移来安排描写对象;二是移步换景,船动景变;三是随视觉角度的改变来体会瞿塘峡雄奇的景色。(每点1分)
11. 雄奇(意思对即可);巫峡、西陵峡。(每空1分)
12. 对即可,每则2分
13、一方面期望孩子能遵守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被迫以“殴打”作为教育手段;另一方面又因“殴打”了孩子而深深自责,内心感到痛楚。
14、①“殴打”是教育孩子最后的手段,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②人类社会的某些法则,必须孩子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别人无从帮助、无法替代。
15、应从“殴打是爱的证明” “殴打是期望的表现” “殴打是一人挨痛,两人伤心”等方面去写,关键是要以一个被打的孩子的角度来说。
16、从内容上说,这篇散文真诚地抒发了一位母亲那种发自内心的期望和责打孩子的痛楚之情。从写法上看,这篇散文巧妙的使用了第一、第二人称,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这样更易于表达作者内心的真情实感。
古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7、B 18、A 19、B 20、文言翻译(略)
21、(1)主要用了比喻、动静结合的手法(鸥鸟像飞扬的雪花一样洁白、飘逸、轻巧;沧江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平静清澈;飞动的鸥鸟和平静的江水构成动静结合)(答出一种手法并能结合诗句简单解释即给2分),写出了一幅开阔、浩渺、明净、又不乏生机的秋景图(2分)。
(2)作者祈请高仅数尺的小柳帮助自己:我要等到你枝条成阴时系住我垂钓的扁舟,使我可以不别故乡、不别亲人。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淡淡的离愁。(答出离愁、惜别、留恋、不舍即可给2分)。
22、名句填空(略)
作文(6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