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砸缸课文中的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国君。
吕蒙,三国时吴国的名将。
鲁肃,三国时吴国的军师。听课文录音,把握课文朗读节奏。疏通文意 初,权谓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孰若 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现在掌管大事用事务难道想成为通“耶”只应当历史罢了说与……相比怎样认为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事 之 晚乎!”肃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开始和讨论议事非常惊奇现在就为什么用在主谓之间迟于是拜见表顺接到了……的时候不再是疏通文意古今异义1、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种。2、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文言翻译五字法:友情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分析课文内容1、课文围绕吕蒙这个人物写了哪三方面内容?2、孙权是如何劝学的?3、吕蒙对于孙权劝学,先后的做法是怎样的?4、鲁肃是如何”赞学“的?找一找文中出现的两个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看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 你还不知道吗?小王通过学习,已经掌握了两门外语,可不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积累成语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 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积累成语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够概括本文的内容,试问是哪个成语?开卷有益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今中外有许多表现劝学的名句,你知道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刘向《说苑》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礼记-学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一日读书一日功,十日不读腹中空。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冰心揣摩并想象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扩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或某句话。 小试牛刀孙权微露出不悦的神情,心想:这个吕蒙,什么都好,就是爱找借口。如果他能多读书,战场上将不仅有位猛将,还会有位知兵法,懂谋略,智勇双全的儒将了。我今天必须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学习,于是责备他道:“难道我是让你研究经书,去当个博士吗?”超越它吧小小劝解员你的妈妈总是对领导说:“我既要忙工作,又要忙家里,年龄又大了,怎么学呀?”你的同学说:“学习太苦太累,我受不了。”你的爸爸说:“我是重点院校的毕业生,如今是领导。有学历、有职位,有什么好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