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考高一语文科试题
Zjgang1961
本试卷共4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崇(cóng)高 穹(chóng)庐 载(zài)沉载浮
B.峰峦(lán) 浩瀚(hàn) 喑(ān)呜变色
C.氤氲(yūn) 俨(yǎn)然 甫(fǔ)定
D.干涸(gù) 给(gěi)予 晶莹(yíng)剔透
2、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球迷们纷纷指出如此众多的手续规定得 过于繁琐。
②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 的晚霞。那里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③报考高等院校,需具备高中毕业或同等 的文化程度。
④略略交谈了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得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
A、不免 凄凉 学历 品味 B、未免 凄艳 学力 品位
C、未免 凄凉 学历 品位D、不免 凄艳 学历 品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学生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的。
B、一般庙宇的塑像,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C、任何人都应该积极进取,不能满足已有的成绩,要有这山望到那山高的进取精神。
D、明星出书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卒读。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拿我们国有企业来说,就是要不断加强改革的力度和范围,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更好地适应市场,都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水平。
B、我国税务机关正在加紧完美涉外税收征管体系,以便更好地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带来的新变化。
C、19日1时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
D、近些年来,国外教育机构不仅在寻求与我国包括民办高校在内的各类学校合作,而且许多人也开始将注意力投向民办教育,并以此作为创业的新起点。
二、本大题7小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9小题,共21分。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指时间久远)B.扪参历井仰胁息(参、井均为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憔悴)D.以手抚膺坐长叹(抚摸着双腿)
6、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险也如此 也:副词,表示“同样”“也是”。
B.胡为乎来哉 乎:语助词,无义。
C.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主谓之间结构助词
D.所守或匪亲 或:副词,倘若。
7、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人沿用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展示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由________入________道路上惊险绮丽的山川风光,展示了祖国壮丽河山的千姿百态,为大自然奏响了一曲________的赞美乐章。同时以山川的险要告诫世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某些现象的________。?A.秦????????????蜀???????????气势磅礴??????????????忧虑与关切?B.蜀????????????秦???????????气势磅礴??????????????忧伤与无赖?C.秦????????????蜀???????????气贯长虹??????????????忧虑与关切?D.蜀????????????秦???????????气贯长虹??????????????忧伤与无赖?
8、下列对文段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人放的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的情形。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渡,轻疾敏捷的猕猴也不能攀援,不言而喻,人的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的夸张、衬托之笔极写蜀道的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写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加以摹写,困危之状如在目前,是写实。
9.翻译划线的句子:(9分)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②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③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0、阅读下面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这首元曲情景交融,请你分析:
(1)作者写了哪些秋景?(3分)
(2)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的作用是什么?(4分)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
⑴ , ,卷起千堆雪。
⑵想当年, , 。
⑶ , ,凄凄惨惨戚戚。
⑷雕楼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⑸千呼万唤始出来, 。转轴拨弦三两声, 。
三、本大题2小题,共6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3题。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叫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12、作者写夏瑜的坟上的“花环”,其用意是( )(3分)
A.说明还有许多群众在怀念他。
B.尽管当时人们愚昧落后,但革命还是后继有人的,它在黑暗中给人以希望。
C.花环只有一个,暗示群众落后面较大,革命很难成功。
D.花环只有一个,更进一步说明夏瑜死的寂寞。
13、华、夏两家在坟场相会的主要作用是( )(3分)
A.使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和革命者夏瑜牺牲两条线索交汇,强化了悲剧气氛,从而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B.进一步揭示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愚昧落后。
C.说明夏瑜死得寂寞,华小栓死得悲惨。
D.夏瑜的死是寂寞的、悲凉的,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脱离群众的弱点。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4小题,共24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一 棵 树
谢志强
年轻的国王登基,他打算在广场作一次演讲。他有一张能言善讲的嘴。
大臣便按国王的意图去张罗。可是,广场没有演讲台。国王必须站在高处来演讲,那得搭个演讲台。
最后,大臣选定了广场旁侧一棵古老的大树。没有记载那是什么树。不过,大树的姿态就是一个演讲台。大树的年龄没谁能说得清。似乎都城还没建立,它已存在了。或许是它的存在吸引了居民受它的庇护,聚居起来,渐渐演化出一个城市。它的周围都是最老的房子。
大臣带领几个木匠来锯树。只要齐腰砍断,再用树枝树杈搭个护围,便是一个理想的演讲台了。大树很粗壮,须五六个汉子牵手围定。
离大树不远的一个老人出面阻止,他不让砍树。老人平时沉默寡言,据说,他只跟树讲话,早早晚晚,他坐在树阴下独语,也不知他说些什么,居民已习以为常,以为他神经失常。奇怪的是,树似乎有反应,老人讲一阵子,树的枝叶便抖擞着发出喧响,似乎听懂了老人的话语,还有点激动。或者,大树发出声音,老人嚅嗫地说起什么。老人和大树之间有着惟有双方知道的秘密。
老人终于阻拦不住了。大树不属于他。老人默默地流泪。演讲台转眼便搭起来了。老人的身影不再出现。居民并没有留意。
国王出现在广场,大树改装的演讲台一下子托起了他的形象,他站在大树剖面的圆台上,话语开了闸一样滔滔不绝。广场上人山人海。
国王正讲在兴头上,忽然听到一个声音,是哭泣的声音,很低微的呜咽,似乎又远且近。接着,国王的脚下在颤抖,像沙漠的风暴刮过来,却没有风,而枯萎的大树确实在颤抖,那哭泣有了来源,在国王的脚下。
国王无法继续演讲了,他想着:这是一个什么兆头。哭泣声传染了人们,广场的激昂情绪低落下来,人们感到冥冥之中的惩罚即将降临。广场骚动了。
国王走下了演讲台。大臣进言:可能是老头在祟。国王来到老头的土坯屋。
老人已病卧在床。老人的嘴不停地嚅动着,像在诅咒,或倾诉。老人似乎没看到国王驾到。
大臣动怒,欲指示手下拉起老人。国王摇了摇头。国王俯身,凑近老人的嘴巴。国王闻到一股淡淡的苦涩气味,国王想起了那是剖开的大树的气味。
国王依稀听见了老人的叙说:这是一棵经历了数代王朝的古树,现在大树不能再倾听和感受来自沙漠的声音,大树伤心了,大树说永恒的是沙漠。它幼小的时候,听着风声、沐着光线生长着,它吸引了人们。
国王记起了父王的遗愿:要找到名叫一棵树的地方,那是父王的先辈开创王国的地方。他没料到他站在那个发源地——一棵树,一棵古树,一棵默默地见证了一代一代国王的大树。国王发现他演讲像云影一样霎时消逝。
国王忽感自己衰老了许多,只说:老人不能死。
1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大树的古老?(6分)
15.文中的大树有怎样的象征意义?(6分)
16. 文章结尾处,国王为什么说“老人不能死”?(6分)
17. 这篇文章能从多方面给我们以启示,请结合现实,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 赵鑫珊 周玉明?? 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这是一个庄严、肃穆、永久值得后代纪念的日子。?? 1827年3月26日傍晚6点左右,暴风雨夹着几声滚滚闷雷,震撼、席卷了音乐京城维也纳。此时,贝多芬正在走向生命谱线上的最后一个休止符。据目击者说,在罕见的雷鸣电闪过后,贝多芬猛然张开了眼睛,举起了右手,望着紧握的拳头,表情十分严峻,好像他是一位勇猛善战的统帅,正在命令士兵冲向敌军阵地。?? 据说,一个人的死法,往往是他一辈子如何活过来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他一生道路的顶峰和总结。如果我们把贝多芬的历程看作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交响曲,那末,他临死的表现和气度,便是最后乐章的最后几个光辉和弦的长达十几个小节的激越轰鸣。?? 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休止符往往是超越自己、跃升到一个新层次的弹跳点,是为了引导后面更为壮丽乐章的崛起,总是充满了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充满了种种的深意的内涵。在凝固的一刹那,一切声音都已戛然而止,然而这正是整个乐曲中最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作丰富遐想的绝妙地方。??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休止符比他任何作品中的休止符都完美,更富感染力,也更具生命力。从那以后,整整一百六十年过去了。可他的旋律一直在世界上空,在人类心灵的深处回荡。?? 在这个世界上,贝多芬是喧腾众口、有口皆碑的德国人姓氏之一。这个姓氏所创造的音响世界,就是意味着教人挺起腰板站着生,就是意味着教人昂首挺立去接受痛苦命运的严峻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贝多芬音响世界的最大的功能是教懦弱者具有生的勇气、倔强和胆识;教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霍地站起来;教欠缺意识和自信力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 有一位听众曾说,他热爱贝多芬的音乐,是因为他在里面听到了一种使人思索严肃问题的心理气氛和环境。——多精辟的一段自白呵!或许,迪斯科能让你身不由己,手舞足蹈,得意忘形,不过,那仅仅是情绪的短暂宣泄。而贝多芬作品不同,它能在你的内心渐渐积淀出永恒的自信力,而且能升华为一种风雨不蚀的信仰,转变成谁也侵占不去的一座精神财富之山。?? 似乎贝多芬的每一部作品都演奏过了,也被世界说过了,那么,现在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我们想,只想有道不穷的蓝天、白云、星星、月亮,有倾吐不完的人类命运,有研讨不尽的老子、孔子、曹雪芹和莎士比亚,就会有永远可讲的贝多芬。别的毋庸赘言,仅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平静的定音鼓开始,然后是木管在D大调上作答,便足以令人恒听恒新。这并不奇怪!因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正是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的结果。?? 今天,我们每每演奏、欣赏贝多芬的乐曲,都可以被看作是对贝多芬之魂的纪念和崇敬。而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千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也正是一种自信心的强有力的表现。? ?——让贝多芬所创造的音响世界的壮美,不断丰富、滋润和启迪我们的内心世界,给我们以思想的亮光和精神上的热量吧!??18. 文章写“贝多芬之死”和“贝多芬音乐”,这两者有怎样的联系?贝多芬之魂具体指什么?
19. 文章的第二段中写到“暴风雨雪”“滚滚闷雷”“罕见的雷鸣电闪”,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20.画线的句子“一个民族纪念与自己相距一个多世纪、远隔万水千山的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伟人,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一句,为什么说这“正是对我民族之魂的刷新和纪念”?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它的魅力就在于能令万千听众肃然起敬,发人深思,教人作丰富遐想。??B.“生命本身又何尝不是时间的艺术”一句的含意是:生命是短暂的,但它创造的价值却是可以永恒的。??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诗句很好地诠释了贝多芬音乐之魂的内涵。??D.文中引入有关迪斯科音乐的内容,意在表达作者对音乐的认识:只有严肃音乐才是音乐正统,它具有教化的作用。??E.说“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是因为他的精神体现的是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22.将下面的短句改写成以“音乐”作为开头的长句。(6)分
各种非理性的欲望,都可以在音乐中得到净化,那是指听众中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的人,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方可以让各种欲望在音乐中得到净化。
答: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按照下面例句的修辞和句式仿写,要求符合事理并寄寓一定思想感情。(6分)
创造新陆地的, _______________
不是那滚滚的波涛, __________________
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埃及著名作家阿巴斯·阿卡德在《我为什么喜欢读书》一文中自述自己喜欢读书的原因时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请以“自己的生命和书本给予的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8-2009下高一语文期中考参考答案
1.C 2、B 3、B 4、B(A“加强……范围”动宾搭配不当;C“超过”、“以上”前后重复;D“不仅”位置不当,应放在“国外教育机构”的前面,“许多人”存在歧义。)5、D 6、A 7、A 8、D(青泥岭攀援细节并非写实,而是想象。)
9、①上有使羲和(太阳神)驾车到此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波涛回旋的我急流。 ② 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来呢? ③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亲信,就会成为祸害。
10. (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11、(略)
12、B 13、A
14.(6分)(1)年龄:大树的年龄没谁能说得清,似乎都城还未建立它就存在。(2)环境:大树吸引了居民聚居,演化出了一个城市,大树周围都是最老的房子。(3)形态:大树很粗壮,须五六个汉子牵手围定。
15.(6分)①大树象征着国家的历史 ②大树象征着国家民族的根基。
16.(6分)这表明了国王的悔悟,看来他已经意识到如果忘记历史,民族和国家就会走向衰亡。
17.(6分)答题要点:(1)要善于倾听(2)要善于沟通(3)要牢记历史,不忘传统(答其中一点即可,理解正确2分,结合现实2分,语言表达2分。)
??18.(6分)解析:本题既是要求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也是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品质、性格。贝多芬的一生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贝多芬的死也是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精神正是通过音乐表现出来的。本文的标题是“贝多芬之魂属于人类”,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题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作答。要紧扣题意,利用文中的重要语句进行重组。??答案:(1)“贝多芬之死”和“贝多芬音乐”是贝多芬之魂的组成部分,两者体现的是同一精神,临死时表现的气度是音乐之魂的最完美的外部表现。(2)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或昂首挺立去接受命运挑战的精神。??
19.(6分)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写作手法。本题的信息区域为第2段,“暴风雨雪”“滚滚闷雷”“罕见的雷鸣电闪”这些语句都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就是烘托。明白这一点,接下去就要寻找烘托了什么,本文以写人为主,自然是对人物形象、人物品质的烘托。再结合第三段作者的分析,即可总结出答案。???答案:烘托贝多芬临死时的不屈的精神气度以及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20.(6分)解析:考查学生对于段与段之间关系的正确把握。联系语境,可以看到最后一段实际上是对倒数第二段的阐释。答案:贝多芬的音乐能给我们的民族以思想的光亮和精神的力量。???21.(6分)AD?(A项过于表面化,没有弄清“音乐作品中的休止符”在本文中的作用。D项曲解了文章的意思。)
22. (6分)音乐可让那些敢于忏悔自己一生过错,敢于承认自己心底欲望的人的各种非理性欲望得到净化。
23. (6分)例:供养大树的,不是那绚丽的花朵,却是泥里黝黑的根须。
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考高一语文科答题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二、三题(1—8,12—13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9、翻译下面的句子。(9分)
①
②
③
10、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1)
(2)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多选则按前4题计分)(8分)
⑴ 。
⑵ 。
⑶ 。
⑷ 。
⑸ 。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4小题,共24分,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㈠文学类文本阅读
14、(6分)
15、(6分)
16、(6分)
17、(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8、(6分)
19、(6分)
20、(6分)
21、(6分)( )( )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6)分
答:音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
创造新陆地的, _______________
不是那滚滚的波涛, __________________
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