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一语文参考答案
一、基础
1、腴 hè
2、A
3、C
4、C
5、略
6、略
7、骆驼战胜艰难险阻,终于寻到了变沙漠为绿洲的宝。
8、为了衬托骆驼无私的高贵品质。
9、意志坚定,有顽强的毅力,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正直无私,一心为大家谋福利。
10、略
11、第一人称
12、直接原因: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最终结果:她成了小学校的第十一位老师。
13、第一次是为了挽留女大学生。第二次是为了纪念这位老师。
14、略
15、博学的人、多、少、应当。
16、(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从污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17、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莲的高贵品质。
附加题:
1、认为……美; 离开
2、(1)西施因心口疼皱着眉头在乡里行走。
(2)她只知道皱眉很美,却不知道皱眉为什么美。
3、示例: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打扮自己,展现自己美丽的一面。(符合意思即可)清远盛兴中英文学校中学部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
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总 分
1-6 7--19 作文 附加题
得分
一、基础(22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2 分)
丰yú( ) 恫吓(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孤苦零仃 栖息 聆听 津津有味 B、高瞻远瞩 温馨 腼腆 遏止
C、流连忘返 滂沱 堕落 相提并论 D、引经据典 慷慨 剽悍 奢侈
3、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是( )(2分)
A、唐僧 B、司马懿
C、曹雪芹 D、武松
4、下列划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破口大笑。(忍不住笑)
B、再几只却隽逸地在粼粼的湖面横掠着。(俊秀飘逸)
C、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呼吸)
D、我们的报答要把你眷顾(关怀照顾)
5、“情系灾区”募捐活动还在进行。学位广播站小记者采访你,请你对在地震中失去校园的同龄人说几句安慰鼓励的话。(用上“素不相识”“自强不息”两个词)(3分)
。
6、默写或按要求填空(10分)
(1) ,行舟绿水前。 ,风正一帆悬。
(2) ,飞鸟相与还。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
, 。
(4) ,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阅读(38分)
(一)(12分)
骆驼一路前去,看到一个个走回头路的野兽,可是他并不灰心,坚信勤奋努力是有希望寻到宝的。他踽踽独行,走了一程又一程,涉过了冷水滩,又趟过了冰凌湖。那些冰凌冷得钻心疼,骆驼还是鼓足勇气,一步步向前走……接下来要过夹扁谷。骆驼以最大的耐性,强行穿走这两里长的夹扁谷。他不顾头皮破、肩骨伤、腿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之后,终于闯出了狭谷,来到了珍宝关。
……忽然“哗啦”一声,湖面出现一位仙女,她笑盈盈地向来自远方的骆驼问候,还从珍宝盒里拿出一串漂亮的珍珠项链、一块雕着骆驼肖像的金牌、翡翠、玛瑙、琥珀、水晶、珊瑚,还有夜光璧、金刚钻、绿宝石和猫儿眼,任他挑选。可是他对这些值钱的东西都看不上眼,不是不合用,就是对大家没有多大好处,于是很有礼貌地一一谢绝了。骆驼说,这地方太美了,要是有个宝能把他居住的沙漠变成这个样子就好了。仙女笑了笑:“你的愿望不会落空的。”
……骆驼回到家乡,燕子动了好奇心,想要看看骆驼到底寻到了什么宝,他看了又看,大为惊异:在篮子里放着的只不过是一些保水源、耐盐碱的胡杨,沙地造林的沙枣,耐旱、耐碱、耐寒的罗布麻,以及沙芦草、芨芨草的种子。
鹦鹉听说骆驼寻到了真正的无价之宝,羡慕得要死,她追问燕子:“难道是《天方夜谈》里苏丹皇冠上的那颗夜明珠?”燕子鄙夷地说:“你太小看他了!世界上什么样的人寻什么样的宝。骆驼寻的是变沙漠为绿洲的宝!”鹦鹉又惊愕又惭愧,脸蛋涨得通红,拍拍翅膀,没趣地飞走了。(原文有删节)
7、用简要的语言归纳选段的内容。(3分)
答: 。
8、文中写鹦鹉的表现有何作用?(3分)
答: 。
9、用自己的话归纳骆驼的优秀品质(3分)
答:
。
10、当其他动物一个个往回走的时候,骆驼心里是怎样想的?请发挥想象,写一段骆驼的心理活动。(不少于30字)(3分)
答:
。
(二)(14分)
第十一位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的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它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3)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
(4)谁知,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的村外,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的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5)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
(6)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这位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7)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
(8)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规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9)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上时,就远远的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0)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11、文章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2分)
答: 。
12、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4分)
答: 。
13、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请概括回答。(4分)
答: 。
14、段(4)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象,在画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体。(4分)
答:
。
(三)(12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划线的词(4分)
谈笑有鸿儒( ) 可爱者甚蕃( )
陶后鲜有闻( ) 宜乎众矣 ( )
16、翻译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17、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什么?(2分)
答:
18、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
三、作文(40分)
题目:聊一段快乐的往事
要求: (1)写成记叙文
(2)不少于500字
(四)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问题。
东施效颦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东施:越国的丑女。 西施:越国的美女。 病心:心口疼。
颦:皱眉。 里:乡里。
1、解释划线的词(2分)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挈妻子而去之走( )
2、翻译句子(4分)
(1)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译文: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译文:
3、请针对东施失败的原因,给她提一点建议(4分)
答: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