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课件(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文档属性

名称 《师说》课件(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22 21: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韓愈
导课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古文运动
韩潮苏海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语言简练,风格雄健奔放,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韩潮苏海”之说——“韩潮”是指韩愈的文章气势雄放,奔腾如大潮卷来。
一、本文为谁而做?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韩愈赠送文章的理由有哪些?
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与韩愈同时代的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当时的社会风气
(唐)则没听说有人敢为人师;有的话往往讥笑他,认为是个狂妄的人。只有韩愈奋勇不顾世俗的眼光,勇于触犯众人的忌讳,甘愿承受他人的讥笑和侮辱,招收后进学生,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容色严正地当地老师。世人果然君起责怪他,指指点点,互递眼色,相互拉扯,加油添醋的非议他。韩愈因此得了狂妄的名声;住在长安,饭都来不及煮熟,又忽忙东去,这种情形已经很多次了
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职责
从师的原因
从师的标准
第一段:
阐述从师的道理
第二段:
纵比
自比
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分论点)
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反面论证)
第三段: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举例论证)
以历史事实证明(正面论证)
第四段: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
号召:不拘于时
能行古道
作业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鲁迅说:天才是可贵的,但培养天才的泥 土更可贵。
玛丽居里说:不管一个人取得多么值得骄傲的成绩,都应该饮水思源,应当记住是自己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播下最初的种子。
试以上面的材料谈谈自己对教师的认识,字数在3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