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一、1、D
2.障一嶂 功一工 器一气 新一心
3、B
4、A
5、示例:如果你是一朵鲜花,那快乐就是一片片相伴的绿叶;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那么快乐就是一片浓郁的绿荫 如果你是浮云,那快乐就是一阵阵飘飘洒洒的风; 如果你是夕阳,那快乐就是一抹灿灿亮亮的彩霞
6、略(每题一分)
二、
(一)1、 整齐的样子 同“邀”邀请 同“举”推举 憎恶2、A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略。5人类美好社会构想 (意近即可) 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和平安守等(以上任意三个即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二)1、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图画 ;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画。3.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4.B5.D
(三)1.①“我”内心迟疑,寻找逃脱的理由②“我”出神地注视着瑛子演奏③“我”在晚会上当众放歌
2.音乐老师的鼓励、瑛子对“我”的影响,始终激励着“我”对音乐充满热爱、向往、追求。
3.(1)此句将手指比为鱼儿,形象地表现了音乐老师弹琴的手法娴熟,灵活自如。(2)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准确生动地写出瑛子沉醉在音乐中的痴迷情态。
4.有必要。第四段的描述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和“我”被深深地震动埋下伏笔;瑛子站在台上当着一千多师生的面演唱和“我”的表现形成对比,表现“我”当时的自卑;瑛子演唱的出色,表现“我”对瑛子的羡慕,激起“我”对音乐的喜爱。
5.C
6.示例:文中“我”曾固执地认为自己不会唱歌,被这块“磐石”困扰多年,其实,只要勇于放歌就可搬掉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东营市胜利第三十九中学
2008-2009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测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
亲爱的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又到啦!走进考场,你就是这里的主人。只要做题心境平静,细心审题,认真思考,你就会感到这套试题并不难。如果时间还来得及,请尝试一下附加题,它也可以记入总分哦。一切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请相信自己!
老师真诚提醒你:请务必书写认真、工整、规范,卷面干净、整洁、美观。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洨 (xiáo)河 轩榭(xiè) 脂(zhí)粉 河堤(tī)
B.匀称(chèng) 肃穆(mù) 和谐(xié) 斟酌 (zhuó)
C.依傍(páng) 擅 (shàn)长 湛(shèn)蓝 点缀(zhuì)
D.池沼(zhǎo) 蟠(pán)龙 伧(cāng)俗 藻(zǎo)井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下面画横线并在方格内写出正确的字。(2分)
重峦叠障 错综相连 巧夺天功 迥然不同
惟妙惟肖 珠光宝器 自出新裁 再接再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敌人锐不可当,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势,眼看就要占领这一阵地了。
B.北京奥运会开幕典礼上,美轮美奂的烟花,巧妙绝伦的鸟巢建筑,如梦如幻的演出,无不令观众拍案叫好。
C.李爷爷已经90高龄了,视力不好,看东西常常是眼花缭乱。
D. 我们班的王芳同学,虽然有时违反纪律,爱给同学取侮辱性绰号,但是学习成绩优异,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
5、仿写:(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温暖明媚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6、根据原文填空:(8分)
①《望岳》含蓄地表达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的诗句是:“ , 。”
②把人的喜怒哀乐投射到具体的事物上,以美景衬哀情,这是我国古代诗歌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比如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予独爱 , 。
④《陋室铭》中表现陋室环境优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⑥树树皆秋色, 。
⑦ ,老大徒伤悲。
⑧ ,孤帆天际看。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1、解释加点词(4分)
①屋舍俨然( ) ②便要还家( )
③选贤与能(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B、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
C、便舍船 屋舍俨然 D、渔人甚异之 水陆草木之花
3、[乙]文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在甲文中有具体的描绘,这一句话是(2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比较分析:(7分)
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 的主题,但又有所不同,(1)文中世外桃源的主要特点是 、 、 。(2)文中大同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 、
。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3分)
(甲)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追求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皆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
(乙)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甲)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词语应是 、 、 、 (4分)
2、说明事物应抓住事物的特征,(甲)中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与最后一句话照应了这一特征。(3分)
3、(乙)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选文乙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分)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8分)
金色的手指
一缕细若游丝的琴声从门边的角落里悄悄地浮出,犹如一束明媚的阳光照耀在我们每个孩子的头顶。我看见音乐老师纤长的手指如鱼儿一般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游动。在阳光的早晨,那手指变成金色的,神圣而优雅。
忽然,琴声戛然而止,音乐老师用手指朝我指了指,说:"对,是你,张大嘴唱,不要怕。"琴声又响起来,可我还是听不清自己的声音,我的歌声细细的低低的,总是躲在别人响亮的歌声后面。我真的不会唱歌,真的不会唱歌,这么想着,我的脸慢慢地红起来,红到脖颈,像发烧了一样。
轮到单独唱了。我捧着歌本的手却一直抖抖索索。我的声音很不情愿地从嗓子眼里挤出来,那么平淡那么干涩。音乐老师微笑着按了几个琴键提示我,她弹琴的手指泛着淡金色的光泽。噢,我真笨,我诅咒着自己,几乎要哭出来了。
可是,瑛子是多么让人羡慕啊。初一时,在学校的文艺会演上,瑛子站在台上当着一千多师生的面演唱《月儿弯弯照九州》。那时,她扎着辫子,辫梢上系了朵淡紫色的小花,显得伶俐可人。她的歌声糯糯的,甜甜的,像是放了蜜糖,把这首歌演绎的悲悯动人。动听的歌喉会让一个女孩更加美丽可爱,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而自卑的我,只敢在心里悄悄地唱……
学校里成立了音乐兴趣小组,一连几天,班里都在议论这事儿。我兴致勃勃地鼓励同学参加。我对瑛子说:“你有音乐天赋,一定能行!”可是轮到报名时,我自己却迟疑了,我的乐感不行,而且功课那么忙,我替自己寻找逃脱的理由。当大家争着报名的时候,我悄悄缩到了后面。
从这以后,在很多个上完课的下午,我都会见到一幅令人心动的风景。在教学楼下的花坛边,瑛子抱着手风琴和几个男生坐在台阶上练琴。他们已经会拉一些简单的曲子,他们的手指变得熟练灵巧了。印象最深的是那一天,太阳特别好,花坛里的一串红开得特别艳,我记得瑛子他们演奏的是我最熟悉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我趴在栏杆上出神地注视着他们。瑛子的身子起伏着,双肩的摆动呈现出一种柔美的弧度,她的眼睛微闭着,像是沉醉了,又像是睡着了。悠扬的乐声轻轻地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看见瑛子纤长的手指在阳光下痴迷地舞蹈,金色的,就连指甲也泛着莹莹的光。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悄悄地移走到走廊的立柱后面,生怕他们看见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在作祟呢 我渴望音乐,又逃避音乐,因为我太看轻自己。
我将永远游离于音乐之外吗 想到这一点,我惊得浑身战栗。我想当众放歌,又生怕自己生涩的歌声会把一点残存的幻想也剥夺掉。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后。在一次晚会上,有一位长者对我说:“唱一曲吧,会很好听的。”不知是出于对长者的尊敬,还是一时的冲动,我竟接过了话筒。我放开胆子,让声音从身体里畅快地流出,我唱的是一支在心中默唱了无数次的曲子:“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苦过你的苦……”我听见甜润而深情的歌声在大厅里回荡,我眼里噙满泪水。走下台的时候,长者紧握住我的手说:“你唱得好极了!”我的眼睛更湿了,那块阻滞我心灵多年的磐石就这么被轻轻搬动了吗 我突然有了想欢呼的冲动。我闭上眼睛,久久地品味着喜悦的心情。呵,那手指,金色的手指又一次在我记忆的琴键上跳动,跳动,也许,它将是我一生中永远的遗憾和追求。
1、本文巧妙地将情节发展与心理变化结合起来描写,引人入胜。请根据文章主要情节和“我”的心理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音乐课上“我”不敢大声唱歌,“我”诅咒着自己,几乎要哭出来了。→“我”没有报名参加音乐小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深为震动,又生怕她看见“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最后一句“呵,那手指,金色的手指又一次在我记忆的琴键上跳动,跳动……”意蕴丰富,耐人思索。请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分)
3、本文对“金色的手指”的描写生动传神,动人心弦。请从修辞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好在哪里。(4分)
(1)音乐老师纤长的手指如鱼儿一般在黑白琴键上灵巧地游动。
(2)瑛子纤长的手指在阳光下痴迷地舞蹈。
4、文章第四段描述瑛子初一时表演的情景有无必要?为什么?(4分)
5、本文中有不少语句颇见作者的写作匠心,耐人寻味。请根据你的理解,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她扎着辫子,辫梢上系了朵淡紫色的小花”,这一句描写瑛子的外貌可人,与下文描写瑛子歌声的甜美相映衬。
B.第四段“我只敢在心里悄悄地唱”与最后一段中的“我唱的是一支在心中默唱了无数次的曲子”前后照应,表明“我”的歌声甜润而深情并非偶然。
C.“太阳特别好,花坛里的一串红开得特别艳”,作者描写这一幅“令人心动的风景”是为了衬托“我”轻松愉快的心情。
D.“想到这一点,我惊得浑身战栗。”这句中的“这一点”指的是“将永远游离于音乐之外”的情形,“浑身战栗”表现出“我”其实是深爱音乐的,唯恐自己的一生与音乐无缘。
6、“那块阻滞我心灵多年的磐石就这么被轻轻搬动了吗?”这句话发人深省。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并联系你的人生体验,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感悟。(3分)
三、写作(5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