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回顾与思考: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有何影响? 面对列强侵华之时,中国军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民族的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中国军民展开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馆内陈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大刀长矛、缴获的英军军服、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另外,村口山岗上有纪念碑一座,该馆1997年被命名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庙前商议抗击英国侵略者,是处为三元里人民抗英誓师的地方。1958年11月辟为纪念馆。一、三元里的怒吼思考 查尔英夷素习,豺狼成性,抢夺为强……尔前日所占炮台,所用火箭等物,全不中用,……其时我乡义民,约齐数百乡村,同时奋勇,灭尽尔等畜类,尔若果有能,就不该转求广州府(指知府余保纯)苦劝我们义民,使之罢兵。……况且于今……即用我等义民,便足以灭尽尔等畜生……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报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 申谕英夷告示
“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欵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 ——《海国图志》
思考: 1、发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官兵,不用车帑,自己出力”?
2、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有什么特点和历史意义?
3、参观了三元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二、黄海海战(决战)与反割台斗争 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吊诡的是,每逢老太后整寿,一向多事(1874年同治驾崩、1884年中法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这年年初,为给慈禧太后祝寿,皇宫和颐和园都修缮一新,不说穷奢极欲,至少也是大事铺张。当年5月,正是北洋舰队三年大阅之期,南洋水师、广东水师等也派舰队前来会操,30多艘军舰组成混合舰队操练一圈,历时半月,声势一时无两。(腐)
但校阅后李鸿章上奏朝廷,先说了一大段成绩,最后却颇为忧心忡忡地表示:“…..日本蕞尔小邦,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开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二十余艘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重读甲午》金满楼 在长达20余年的海军军备竞赛中,北洋舰队曾长期占据优势,但是就在甲午战前的五六年中,由于清廷停止购舰而日本海军加速购舰、造舰,这一进一退之间,双方的差距被迅速拉平。据《德意志海军年鉴》统计,1887年中国海军总吨位69000吨,日本海军为39000吨,差距明显。但在1888年后的6年间,日本添置了大小军舰12艘,新增海军吨位近18000吨,而北洋舰队未添一舰一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一线主力舰13艘,总吨位37000吨,大大超过了北洋舰队主力舰的总吨位(不到30000吨)。更要命的是,日本一线主力舰都是新购、新建军舰,舰龄短,航速快,性能先进,其火炮数量、口径、射击速度和弹药威力等方面均超越了北洋舰队舰艇。
----------《重读甲午》金满楼时间:1894、9
日方:“一”字竖阵有备而来
中方:仓促迎战 当年的北洋舰队亚洲排第一,世界排第八,更有着远东绝无仅有的排水量七千多吨、300多毫米主炮的铁甲巨舰——定远、镇远(要知道,之后整整一百年,中国再也没有过如此的巨舰,直到买了俄罗斯的现代级驱逐舰才算勉强追平)。
……结果呢,不可思议!海陆军无一胜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丢掉了朝鲜、台湾,并赔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那可是日本六年的国民收入呀,那笔钱足够把全世界的铁甲舰都买回来了!
—— ——《再论中国和日本》思考:
1、这一材料反映了近代史上的哪次战斗?
2、这次斗争涌现了哪些令人敬佩的人物?
1、黄海海战:黄海海战中杰出的民族英雄黄海海战中杰出的民族英雄 甲午海战前, “致远”舰部分官兵合影(图中央双手交叉站立者为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练一练: 黄海海战后,北洋舰队失去战机的主要原因是( )A 日军突袭北洋舰队B 北洋舰队主力舰损失过大C 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海迎敌D 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保卫威海卫C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一战,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2、反割台斗争 面对日本侵占台湾,中国社会各阶
层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反映?p32清政府:
全国人民:
台湾人民:代表人物与军队台湾人民誓死捍卫台湾的壮烈誓言 春 愁
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概况如何? 3、“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的斗争反映什么精神? 材料阅读与思考 在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在5个多月占领台湾全岛的过程中,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共有包括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在内的4800名日军官兵死亡、2.7万人负伤。其伤亡人数比在甲午战争中日军的伤亡人数还要多出近一倍。 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诗人思念台湾同胞,不禁流下满腔热泪。表现出晚清爱国志士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心忡忡,以及对大好河山被割裂的悲愤之情,他坚信宝岛台湾总有一天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从1895年至1915年台湾人民开展了长达20年的武装抗日运动。武装抗日斗争基本结束之后,非暴力的民族抵抗运动又在台湾岛内逐步地发展起来。许多台湾民众以坚持民族气节为荣,坚持不学日语、不改日本姓名,体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许多台湾民众纷纷加入到祖国抗战的行列中来。小结与反思 自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以来,泱泱中华迅速从世界第一把交椅跌落至被列强集体侵略掠夺、任人欺辱的悲惨境地,中华民族备受凌辱……但是仍然没有被列强完全征服,没有沦为殖民地,反而不断抗争,不断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探索。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大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中“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
(2)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给你有什么启示?材料阅读与思考 近代历史上奋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寻访到的只是其中被记录下来的英雄的一部分,史书里还有更多的民族英雄,更多的还有那些为了中华民族默默奉献或是牺牲的英雄!
让历史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