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一、复习目标:
1.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4.了解秦汉时期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二、重难点
重点:秦始皇、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丝绸之路、蔡伦。
难点: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三、回顾梳理:
知识点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秦的暴政
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2)
(3)
(4)
知识点3: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原因:
(2)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3)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历史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4: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
(2)文景之治(历史上把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称为是“文景之治”)
原因:①汉初的形势: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总结秦朝亡于暴政的教训。
措施:①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②提倡节约;③提倡“以德化民”
知识点5:汉武帝的大一统。
大一统的含义:中央加强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1)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想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6:东汉的兴亡
1.西汉灭亡与东汉建立: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________。他就是光武帝。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概况: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3、影响: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3黄巾起义: 年,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腐朽的东汉政权迅速 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但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最终
。
知识点7:张骞通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
时间
作用
意义
知识点8: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9: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造纸:_______时期出现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_______时期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科技
医学:东汉________制成了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
东汉________写成了《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础
宗教:西汉末年,________传入我国;东汉时期,________在我国民间兴起。
史学:西汉__________的《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
四、典型引路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蓬蓬勃勃自由思索的……”指的又是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谁?
(4)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什么态度?其目的一致吗?为什么?
五、对应练习
中央电视台的《
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11.“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
)
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12.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13.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14.
右图反映的是(
)
A.西周疆域
B.秦朝疆域
C.西汉疆域
D.西晋疆域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6..阅读记载某皇帝功过的四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
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
说文系传》
(
l
)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
2
)依据材料分别概述该皇帝的功、过。
七、归纳提升
【图说历史】P43《秦始皇》P44《秦统一货币》《秦统一文字》P43《秦朝疆域图》P48《大泽乡起义》P49《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P55《汉武帝》P57《汉代讲学图》
1、列表比较秦始皇、汉武帝相关史实,比较其历史作用。
封建帝王
秦
始
皇
汉
武
帝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巩固统一措施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
经济
文化
统一文字为小篆,焚书坑儒
军事
弊政
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总体评价
2.写出
“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其开通的背景及意义。
3.儒家学说从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1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
(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又持什么态度?(1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