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国民革命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这一学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校是一所乡级学校,学校的学生家庭经济一般,大多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周遭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的原因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案
【新知导入】
展示孙中山图片,师问同学们知不知道照片里的人是谁 向学生讲述:照片里的人物是被我们成为“国父”的孙中山。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以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之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使中国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这一期的历史,了解这一位了不起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掌握北伐战争顺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展示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顺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顺利进军的原因
活动2【活动】教案
【讲授新知】
一、请学生按照之前划分的学习小组讨论多媒体出示的习题,并在空白纸张写下答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2)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全称、重要人物、意义分别是什么
(3)北伐战争的时间、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性质分别是什么
(5)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二、教师给出评分标准,让学生交叉组别互相评分。在学生评价完毕后,教师将学生错答、漏答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活动3【活动】教案
三、师生共同总结
(1)北伐战争之所以胜利进军的原因是:国共合作;方针正确;工农支持;将士奋勇(在此展示叶挺照片,让学生联系课本p65页了解叶挺及其叶挺独立团的英勇事迹)。
(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势力过于强大他们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主观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了革命果实。
四、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梳理
活动4【讲授】板书设计
一、黄埔军校
成立时间:1924年5月
地点:广州黄埔
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院
重要人物:孙中山(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北伐战郑顺利进军奠定的基础
二、北伐战争
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时间:1926年5月起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军阀
主要战场:湖北、湖南
胜利进军原因:国共合作、方针正确、工农支持、将士奋勇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1927年4月18日
性质:代表大地主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
活动5【作业】作业布置
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你认为导致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