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教案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8 17:4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八年级上册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授课班级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课教材分析
中国近代史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正确覆亡。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可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在本册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性质及历史意义等有关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2、通过结合教材,播放幻灯片,引导学生分析五四爱国运动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本课重点突出“五四精神”,为了增进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在五四运动第一阶段,为学生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五四精神”。然后用讨论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明确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精神源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不畏强权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最终目的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2、在学习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时,让学生能够明确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必然性。3、在学到五四运动口号时,让学生做个活动,跨越时空,回到五四运动的场景,全班起立,手拿五四口号,高举右手,一起高喊口号,让学生真正体会五四精神。
本课结束后,布置学生课外作业,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五四运动所表现的蓬勃气势,并理解其中孕育的无限生机使它成为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在这场运动中五四青年学生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及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此培养学生的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合作精神,以及不畏困难、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使学生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爱国是学生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与归纳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八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顺利展开起到良好的作用,到达教学的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
五四运动的背景及导火线
掌握
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爆发以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怎么理解“五四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述法、阅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 它与什么事件有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五四爱国运动。教师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回忆常识,回问题
青年节欣赏、倾听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思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课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教师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忙于一战,日本出兵山东,造成了事实上的占领,并且利用袁世凯的“皇帝梦”威逼利诱,双方秘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承认了日本在山东的霸权地位。一战结束后,德国战败,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对战败国进行殖民地的瓜分,决定把中国在山东的主权转交给日本。
倾听
为学生理清知识
1、爆发的导火线2、五四运动爆发的概括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课堂延伸五四精神
阅读思考一:阅读导言和第一段小字,回答: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中国近代首次以战胜国的身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是,作为战胜国,主权却被侵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思考二: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说明了什么问题?(1)落后就要挨打(2)弱国无外交布置学生阅读课文第53—54页的内容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前期:北京
后期:上海主力军:前期:学生
后期:工人阶级口号:“外抗强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青岛”、“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斗争过程:(1)、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代表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决定致电巴黎专使,要求拒签合约。随后学生们举行示威游行。5月4日以后,学生运动深入发展。(2)、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斗争结果:(1)、被迫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卖国贼的职务(3)、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展示幻灯片五四运动的口号:“外抗强权、内除国贼”外抗强权:外,指帝国主义内除国贼:贼,指北洋政府的封建统治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在哪里?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提问:什么是“五四精神”?(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结论“什么是五四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
观看、思考、记录思考、讨论阅读课文,完成教学案内容观看相关图片、思考、讨论学生观看幻灯片五四运动的口号,思考并及时回答问题填写在学案上做记录讨论、思考、回答
人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用形象直观的图片画面给学生留学深刻的印象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通过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的爱国举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国人用满腔的爱国之情,让中国的历史展开了一个新的篇章。青年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时至今日,我们的主权仍然遭受着挑战,如: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奋发图强,让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军事领先于世界,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倾听、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巩固练习
1、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本割占青岛
D、二十一条的签订
3、判断对错:
(1)五四运动的前期,运动中心在上海,主力军是学生;后期中心转移到北京,主力军还是学生。
(2)五四运动中学生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青岛”“反对独裁专制”
等口号。
(3)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
(4)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罢免了曹汝霖,张国焘和陆宗舆的职务。
(5)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