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第一号,关于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第二号,关于“日本国在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享有优越地位”
第三号,关于汉冶萍公司号
第四号, 关于“切实保全中国领土”一款:中国政府允准,所有中国沿岸港湾及岛屿,概不让与或租与他国。
第五号,共七款: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当政治、财政、军事等项顾问通过这段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此漫画声讨张勋复辟9.25亿亩19174.04亿亩19153.58 亿亩1914荒地数年代 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了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3倍。巴黎和会会场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视频 巴黎和会上
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导火线五四运动(油画)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自主学习?(结合书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五四运动的过程(爆发的时间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
还我青岛北京上海学生工人学生罢课学生罢课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1919年5月4日2、五四运动的结果及其表现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表现: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内惩国贼 外抗强权反帝反封建
①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②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③拉开了中国 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新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
反帝反封建
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184019491919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 四 运 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并由此诞生了五四精神,为纪念五四运动,也为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那么,你认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用最简洁的字或词概括)即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 爱国*责任*进步*民主*科学2012年,美国纽约大学的几位中国留学生在菲律宾驻联合国代表团门口前拉开横幅与国旗,就“捍卫黄岩岛主权”问题进行示威游行。 联系五四精神,在中菲黄岩岛事件上,你认为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巩固练习:DB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BB 谢 谢 观 赏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他们思想活跃,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比较陌生的事五四精神和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点。因此,根据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精神。
突破策略:利用电影片段和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探究分析,加深印象。
2、教学难点:青年学生在今天如何发扬五四精神。
突破策略:通过一些反映中菲南海问题游行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要依法、理性的爱国。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设问引题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西方列强的一次次入侵,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北洋军阀的连年混战,使灾难深重的中国雪上加霜,面对专制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抗争,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五四运动是怎样发生的?它对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在本课要学习的问题.让我们走进五四,共同体味95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活动2【讲授】一、探源五四
展示图片【日本占领下的山东】,创设情境
归纳:1、国际方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⑴[讲解]:一战期间,日本和美国趁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在华利益之机,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更是企图独霸中国。主要体现在它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
展示“二十一条内容”
[设问]:通过这段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二十一条”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灭亡中国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
[设问]:袁世凯对于日本提出这样的“二十一”条作何反应?
[学生]: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通过“二十一”条,日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野心。
⑵五四前夕,国际上发生的另一个重大事件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对中国的救亡运动指明了方向,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没图片,仅提及)
2、国内方面: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展示图片【北洋军阀控制下人们的悲惨生活】
[讲解]: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利权,对内则大量掠夺土地和工矿业,不断增加赋税,而且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苦不堪言,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局势,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的社会情况可以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中国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就像一堆干燥的柴,只需一点火星,就能燃烧起来。这时这点火星出现了,这就是----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
3、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播放视频《巴黎和会》片段
[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一方作战,派出了20万华工在战争中担负起了繁重的后勤任务。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当时中国各界对和会寄予了极大的希望——期待胜利能改善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北洋政府派出了顾维钧等五人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在会上,提出了一些正义的要求如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但是主宰会议的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强国不仅拒绝了中国代表正义的要求,而且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也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幻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认清了这个真理: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决自己的命运。
[过渡]:同学们试想,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公理战胜强权”,结果却变成了“强权即公理”的现实,就像影片中顾维钧说的那样,中国人能不愤怒么?
巴黎和会打破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中国4万万同胞在1919年的5月忍耐程度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没有料到,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和新文化运动洗礼后的中国,已不再是八国联军侵华瓜分时的中国了。中国人民已不甘心接受这个失败,于是,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
活动3【讲授】二、五四体验:
让我们结合当时的镜头一起去感受一下五四学生的激情吧。
[展示图片]:
(1)【图片】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学生汇集天安门》
[问题设计]:
在斗争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运动的中心、斗争的主力和主要形式发生了什么样变化?
填写表格
(提示)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中心:北京——上海 (全国地域范围扩大)
主力:学生——工人(工人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参加,群众性爱国运动)
形式:游行示威—— “三罢”斗争(斗争日益深入)
上海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
(提示)五四爱国运动已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以工人为主力、有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爱国主义运动。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问:通过这个图表可以看出什么?引导学生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中国的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也使知识分子看到工人阶级力量的伟大,所以五四运动以后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阶级上、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在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学生、工人和商人等团结起来,使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讨论其原因。
(提示)(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播放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精彩演讲】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发表演说,疲惫但是坚定有力量的声音:“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所以,我们拒绝签字!”中国第一次对帝国主义说出了“不”!(渲染当时的爱国激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贯穿于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过渡]:这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最终由于卖国贼被罢免和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而取得了初步的胜利,那么它对当时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深刻的影响意义?
活动4【讲授】三、五四精神
1、对比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理解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提示)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有新的生产力、新的革命力量——工人阶级,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方向——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国革命较之以前的革命,由于这些新的因素,进入到新的阶段。
2、体会探究
问题:什么是五四精神?(引导学生解读材料信息,阅读教材,分组讨论五四精神,适时点拨)。
(提示):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活动5【讲授】四、弘扬五
五四运动已成为过去,但是五四精神却长存至今,新时代,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前,我们年轻一代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理性爱国?
既能使历史与现实相连,增强它的魅力,又能对学生进行学习动力的思想教育。
活动6【练习】小试牛刀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还我青岛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五四运动的最主要贡献在于( )A、促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
活动7【作业】作业
针对本节课写一篇300字的小感悟(如何看待五四精神及如何弘扬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