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图文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感知中国地理的差异;
2.运用地图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分析南北差异;
3.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初步了解中国区域。
【学习重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明确界限划分的主导因素。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如果做一次穿越我国之旅,无论选择哪个方向,不仅能欣赏丰富多彩的地理景观,而且能感受我国的地理差异。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气温:自南向北,气温逐渐________。南部长夏无冬,北部________。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___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__。
3.地势:________,呈阶梯状分布。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________等温线;③是我国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________的分界线;⑤是我国________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1.读图·析图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1月平均气温(高于0℃或低于0℃)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
河流流量
河流汛期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传统交通方式
民居特点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3.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 )
A.横断山脉 B.天山—阴山一线 C.巫山—雪峰山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 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
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
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 )
A.暖温带、湿润地区 B.亚热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 ②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人类活动 B.降水
C.海陆分布 D.地形
8.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
B.此山脉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大体一致
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
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
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递减 B.从东向西递减
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长白山—武夷山
11.粤菜、鲁菜、湘菜都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 )
A.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 B.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
C.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 D.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中部低四周高 B.东部高西部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部高东部低
13.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4.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
,) ,) ,)
A.①太行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昆仑山脉 ④祁连山脉
B.①大兴安岭 ②台湾山脉 ③天山山脉 ④阿尔泰山脉
C.①雪峰山脉 ②长白山脉 ③秦岭山脉 ④大别山脉
D.①巫山山脉 ②武夷山脉 ③阴山山脉 ④横断山脉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学习重点】
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学习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新学期开始几位同学凑到一起,畅谈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大家想想他们去的是什么区域呢?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山脉)、________(河流)一致。
3.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
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
探究二:(课本第6页活动)
1.(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
3.(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 )
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 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
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 )
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 B.温带、亚热带、热带
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 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 )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珠江
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 )
A.长春市 B.东北地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北方地区
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6.不属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的是( )
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7.“早穿棉袄午穿纱”描述的地区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景观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9.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 )
A.第一、二位 B.第三、四位 C.第五、六位 D.第七、八位
10.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连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京 西北地区
上海 青藏地区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课件29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结束语羡慕别人的成功,不如付出自己的努力。课件27张PPT。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结束语伟大的理想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