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人教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 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的是
A.核武器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地质学技术
D.运载火箭技术
2.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评论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自行研制火箭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感动中国”委员会对一位当选的老人有这样的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双鬓不坠青云志。”符合这个评价的是
A.邓小平
B.钱学森
C.袁隆平
D.杨利伟
4.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说明
A.中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新中国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意义重大
D.中国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5.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美丽的传说,它反映了人类飞天和探索宇宙苍穹的梦想。中国人为实现这一梦想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C.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6.下列属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7.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分别作出的贡献是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
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8.“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位当选人物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农业科技领域
B.空间技术领域
C.食品流通领域
D.文化教育领域
9.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推广袁隆平杂交水稻技术
10.1965年中国的一项科研成果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一成果指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选育出杂交水稻——南优2号
C.人类基因工程技术
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11.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包括
①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②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③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④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国情实际
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苏联模式影响较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二
在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中国在核武器研制领域,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材料三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 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 我们认为中国不仅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要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原子弹研制成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袁隆平解决中国和世界人民吃饭问题的科学成果。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材料二
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宇航员不但实现了太空行走的梦想,而且按照预定计划,飞船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于28日傍晚成功返回。
——新华网
材料三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全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并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神舟五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重大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
人教必修3
第7单元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答案】
1.D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吴刚”“嫦娥”可以看出这一“浪漫情景地”是月球,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情景地的是航空航天技术。运载火箭是航天运输工具,其用途是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而航天技术的得以实现的前提是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地”,不选ABC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难度】一般
【答案】
2.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70年4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所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的时间信息不符,不选AB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难度】一般
【答案】
3.B
【解析】材料“惊世两弹,冲霄一星”的老人是指我国在“两弹一星”研发中的著名专家。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不选A项。钱学森是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专家,故选B项。袁隆平是培育杂交水稻的专家,不选C项。杨利伟是宇航员,不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
【难度】一般
【答案】
4.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中国在国际的地位影响巨大,因此“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故选C项。“两弹一星”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科技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不选A项。“两弹一星”是在建国后开始研制的,不选B项。在“六十年代”中国还未具有很高的国际地位,不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
【难度】一般
【答案】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使中国人实现了飞天梦,故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不符,不选AC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载人航天
【难度】一般
【答案】
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返回属于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成就,故选C项,其他三项是改革开放以前取得的,不选AB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载人航天
【难度】较易
【答案】
7.B
【解析】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走向富裕之路。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成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杂交水稻
【答案】
8.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可知当选人物是我国在粮食问题方面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及其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也是我国在农业领域的重大贡献,故选A项。BCD三项不是袁隆平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不选BC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难度】一般
【答案】
9.C
【解析】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亩产量,不仅仅有助于中国粮食产量的提高,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杂交水稻技术还推广到世界各国,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因此被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故选C项,ABD三项未体现“国际上”的影响,不选ABD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难度】一般
【答案】
10.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成功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故选A项。B项与题中涉及的内容无关,不选B项。“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与材料时间1965年不符,不选D项。C项虽然出现的时间接近,但与人工合成蛋白质无关,不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生物技术的发展
【难度】一般
【答案】
11.A
【解析】据材料《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联网属于高新技术,其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故①正确;出口带宽迅速增加说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故②正确;以上材料说明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故③正确;目前,互联网不可能完全替代其他信息传媒,故④错误,故①②③正确,故A正确。②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①②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①②③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难度】一般
【答案】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保障以及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建国后科技发展的每一次重要转向均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性需要紧密相关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所以总体而言科技发展符合中国国情实际,故答案选B,A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错误,中国科技发展遵循自主创新之道路。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难度】一般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3.
(1)原因:应对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防建设的需要;苏联拒绝援助,激发我国自力更生的决心;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奉献精神;汲取国际科研成果。
(2)水稻杂交技术。
(3)影响: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杂交水稻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对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先进科技成就的取得极大提高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1)从材料“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可知苏联拒绝援助研制原子。从国内形势“汲取国际相关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凭借科学有效的管理协调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创业”可知中国自力更生和汲取国际成果研制而成。
(2)结合所学知识,从袁隆平培育了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角度作答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在国际地位的变化、中国在世界农业方面的贡献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进行分析、归纳。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两弹一星”
【难度】一般
【答案】
14.
(1)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
影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
(2)意义:“神舟五号”是我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神舟七号”使人类对外空的探索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对和平利用外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3)原因:党和政府的重视;制定了科学的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解析】(1)本题考查建国50年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内容概括作答即可。影响从经济、国际地位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影响。
(2)神州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的意义要从其世界的领先方面考虑。
(3)本问需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政策、人的因素及利用国际科技资源等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度】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