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7 启蒙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课时同步附带解析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7 启蒙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15:2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人教必修3
第2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2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是价值体系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时期“价值体系”变动的共同特征是
A.打破宗教神学世界观
B.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
C.强调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
D.反对宗教信仰,追求心灵的解放
2.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指导独立思考的方法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3.“启蒙思想家手中所持有的武器同样是传统里面的东西……是借助于远古的传统反对近世的传统。”“近世的传统”主要包括
A.古希腊罗马思想传统
B.神权思想与拜金主义
C.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
D.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4.1774年,路易十六上台时,杜尔阁应邀参加内阁,并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他提出并采取的改革计划包括取消徭役制、取消手工业行会,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杜尔阁的主张
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B.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
C.体现了专制主义的思想
D.代表了封建地主的利益
5.伏尔泰认为,国王高于一切,可以为所欲为,践踏人权,是违反自然法的。这主要表明他
A.反对分权与制衡
B.提倡天赋人权说
C.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君主制度
6.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某思想家提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理论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推崇。关于这位思想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B.他指出人人都可以直接阅读《圣经》
C.他主张由国王掌握行政权
D.他认为人民有权推翻违反民意的统治者
7.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分权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8.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法治精神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9.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近代西方思想家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10.法国启蒙思想家在一本著作中写道:“每个人既然是向全体奉献出自己,他就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己;而且既然从任何一个结合者那里,人们都可以获得自己本身所让渡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这本著作是
A.《神曲》
B.《社会契约论》
C.《论法的精神》
D.《纯粹理性批判》
11.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康德
A、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率先反抗教皇,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D、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主体地位
12.18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指出:“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只有代表根据社会契约而联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的立法者才能拥有这一权威。任何司法官员都不能自命公正的对社会的另一成员科处刑罚。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这表明
A.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尊重“人民主权”可有效提升法律权威
C.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丰富了天赋人权学说
D.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的法治社会彰显正义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材料三各州选举人应具该州众议员之选举人所需之资格……(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须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体现的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三,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并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乾隆时期调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编纂了大型丛书《四库全书》,全编收书3500多种、7.9万多卷,总量达9.9亿字,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整理,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所以,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清政府在修书的同时,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
——摘编自楼宇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1751年,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开始主持编撰《百科全书》,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技艺详解辞典》。参加撰稿的多达160人,其中有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自然科学家达朗贝、孔多塞,哲学家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文学家博马舍,经济学家魁奈、杜尔阁等人。参加编撰的作者被人们尊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百科全书的编写,既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又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两部著作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两部著作的不同影响。
人教必修3
第2单元
第7课
启蒙运动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和价值,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以倡导理性,力图把人类生活世俗化,开辟一个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所以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打破宗教神学观,故选A项。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是启蒙运动的内容,不选B项。“强调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是文艺复兴的内容,不选C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不盲目反对宗教信仰,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难度】
2.【答案】C
【解析】材料关键语句“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表明该学者认为,启蒙的本质是要人们知道自己拥有并勇于自己运用自己的理智,即“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本题选C项。据材料“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启蒙”不是指导人们怎样思考,不选A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不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难度】一般
3.【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反对封建专制与宗教神学,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难度】较易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1774年”、“开放谷物国内自由贸易以及改革不合理的粮食税法、粮食运输规定、动物油专卖制”等关键信息中可以看出,杜尔阁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废除封建专制性质的工商业管理制度,追求工商业和贸易自由,这体现的是平等、自由思想,符合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题应选A项,不选BC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经济思想
【难度】一般
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伏尔泰反对国王高于一切,没有任何限制,即反对君主专制,故选C项,不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天赋人权,不选B项。材料并没有表明反对君主制度,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伏尔泰
【难度】一般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行政、立法和司法分立,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的关键语句可知,该思想家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在启蒙运动中明确主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有洛克和孟德斯鸠,但后者才是法国人。孟德斯鸠认为行政权属于国王,故选C项。A项所述指的是伏尔泰,不选A项。B项所述是宗教改革的主张,不选B项。D项所述指的是卢梭,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孟德斯鸠
【难度】一般
7.【答案】C
【解析】材料提到,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强制工具的弊端,欧洲启蒙思想家主张权力制衡以防止专制(即强制)出现,故选C项。君主制与共和制都是国家政体,与材料无关,不选A项。启蒙思想家不主张消灭私有制,不选B项。“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不符合启蒙思想,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分权制衡
【难度】一般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卢梭强调的是人民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在人民的意志下,什么都可以废除。这反映的是人民主权说,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启蒙运动·卢梭
【难度】较易
9.【答案】C
【解析】第三个定律中提到了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政府必须保障人们的权益,否则就是违背定律。由此可知,该定律与社会契约论相吻合,故选C项。其它选项在题干中无法体现,不选ABD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社会契约论
【难度】一般
10.【答案】B
【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人们相互之间订立一个契约,规定每个人将自己及自己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每个人都成为这个集体不可分割的成员,并受这个集体的约束。这个集体就是国家。所以,本题选B项。《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不选A项。《论法的精神》主要论述的是分权制衡,不选C项。《纯粹理性批判》的核心是强调人应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与材料主旨不符,不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难度】一般
11.【答案】D
【解析】康德思想的突出特点即为理性,故选D项。哲学属于人文科学,不选A项。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的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不选B项。“率先反抗教皇”不符合康德的思想特征,不选C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
【难度】一般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整理出如下三条关键信息:只有法律才能定刑罚、只有整个社会的立法者才能拥有这一权威、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由以上信息可知,法律最终要维护社会正义,但法律的制定要符合整个社会的正义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的法治社会彰显正义。故选D项,不选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不选A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法治思想
13.【答案】(1)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说。
(2)材料一强调人权的平等和天赋人权思想,而材料三却将人分为公民和非公民,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享有与白人相等的选举权,违反了人人平等的原则。这说明1787年宪法有局限性,存有种族歧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平等有一定的虚伪性。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概括能力。由材料的关键词句“平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可知,材料主要涉及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思想,材料二分别陈述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等国家机构的职权等内容,这主要涉及三权分立学说。
(2)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可知材料三中“众议院议员人数……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与材料一相矛盾。这种矛盾说明资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其所宣扬的民主不可能是真正的民主。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的政治构想
【难度】一般
14.【答案】(1)特点:
《四库全书》:注重总结继承,体现的是清代学术集大成的趋势。
《百科全书》:强调创新,重视科技进步与理性启蒙思想的宣传。
社会背景:
《四库全书》:18世纪中后期,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的清朝国力强盛;文化思想高度专制。
《百科全书》: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运动兴起。
(2)《四库全书》: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次全面总结;对弘扬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思想上强化了专制统治。
《百科全书》:全面批判了封建意识形态,宣扬资产阶级的政治文化思想主张;提倡科学技术,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使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材料关键语句“几乎囊括了清中叶以前所有重要的文献典籍,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整理,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最为庞大的典籍”可以概括出《四库全书》的特点关键词:总结、继承、集大成等;材料“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体现了《百科全书》的特点关键词:创新、科技及进步。根据材料所涉及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两部著作出现的背景。
(2)从材料“纪昀在《进<四库全书>表》中称《四库全书》具有“源流之大备”及“回归”的特质”“也对古代文化典籍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目的的删削与篡改,对图书的禁毁确实是严厉的”可以得出《四库全书》的影响;从材料二“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深入发展”可以得出《百科全书》的影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四库全书》;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