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8 23:1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一卷 百战成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第三卷 祸起宫闱 汉运渐终人心乱 ---东汉的衰亡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 ---历史的沉思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一卷 百战成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
(东汉的建立)
第一卷 百战称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刘秀登基
第一卷 百战称王 仕宦当作执金吾(东汉的建立)
姓名:刘秀 谥号:光武 称号:铜马帝
学历:太学 座驾:最初骑牛上战场
出身:西汉皇族之后
经典战役:昆阳之战
特技:柔道 隐忍 励志 仁政
爱好:读书 种田 政务
粉丝:诸葛亮 曹植 王夫之 毛泽东
座右铭:
1.仕宦当作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青年时代)
2.有志者事竟成(逐鹿天下时代)
3.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帝王时代)
始知铜马帝,远胜执金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
(东汉的辉煌)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
1 .从材料中,你发现了哪些社会问题?
2.如果你是刘秀,面临如此困境,你会怎么做?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
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释放奴婢
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柔人民
柔民族
材料一: 当时北方匈奴常犯中原,一年匈奴遇大灾难,大将军马武说:我们可趁机一举消灭他们。刘秀则不同意,说:柔者德也,刚者贼也,柔能克刚。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材料二:刘秀对待多次反对他并杀死他亲哥哥的大将朱鲔,不计前嫌收归篱下,加以信任,为己所用。
材料三: 刘秀手下有28战将,个个武艺超群,他们誓死追随刘秀为之立下无数战功。国家统一后,刘秀给他们极高的待遇,让他们安度晚年,没有大开杀戒。
材料四:优抚弱势群体:如鳏寡孤独及残疾人;救济受灾民众等
柔兵戈
柔人才
柔功臣
柔社会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和秦始皇相比,他不折腾
和汉高祖相比,他不流氓
和李世民相比,他善待兄弟
和朱元璋相比,他不杀功臣
他低调内敛,却能以柔克刚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文物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局面或精神风貌?
光武中兴
“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以轻法”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P52-53;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P59。
探究:1、古代盛世局面的共同表现有哪些?
2.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2)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3)提倡节俭;获得民心;(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5)行之有效政策的长期坚持,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等。
《满江红·光武帝刘秀》 豁达宽容,成就了,中兴伟绩。能文武,刚柔相济,奇兵突击。勇猛多谋成大事,推心置腹添鹏翼。得民心,跃马扫群雄,无人敌。 释刑婢。均税率。勤政事。崇儒德。赞修文偃武,与民生息。宽厚爱民民众拥,秀才治国江山碧。有志者,万事竟成真。乾坤赤。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毛泽东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皇帝” ---毛泽东
第二卷 怀柔天下 光武中兴与民安(东汉的辉煌)
中兴下的隐患
光武帝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南阳一郡占了40﹪,
以豪强地主居多。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 …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 ”
“起坞堡,缮甲兵,称霸一方”
历史信息?
陶制东汉庄园城堡模型
读 图 学 史: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三卷 祸起宫闱 汉运渐终人心乱
(东汉的衰亡)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 即位年 卒年
和帝 10岁 27岁
殇帝 满月 2岁
安帝 13岁 32岁
少帝 幼 8月卒
顺帝 11岁 30岁
冲帝 2岁 3岁
质帝 8岁 9岁
桓帝 15岁 36岁
灵帝 12岁 34岁
废帝 17岁 6月废
推测:
这个问题会导致东汉后期什么样局面的出现?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宦官专权
把持朝政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皇帝 太后 外戚 争权宦官
和帝 窦太后 窦宪 郑众等
殇帝 邓太后 邓骘 李闰、江京等
安帝 阎太后 阎显 孙程等19人
顺帝 梁皇后 梁商、梁冀 \
冲帝 梁太后 梁冀 \
质帝 梁太后 梁冀 \
桓帝 梁太后 梁冀 单超等5人
灵帝 窦太后 窦武 曹节、张让等
东汉中后期宦官外戚争权简表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梁冀,先后立过3个皇帝,一家中7人封侯,出了3个皇后、6个贵人、2个大将军、有3个驸马;其家产达30多亿,相当于国库一年租税的一半。汉质帝因说他是“跋扈将军”,而被毒死。
汉灵帝被迫称宦官张让为父亲,称宦官赵忠为母亲。其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征暴敛,拍卖官爵,权势无边。导致东汉后期的官吏如狼似虎,搜刮百姓。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官员 宴饮壁画(左) 观戏 画像砖(中) 出 行(右)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侯。”
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奸佞小人,反倒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富贵。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解读
童谣反映了东汉末年怎样的政治局面?
1.畸形政局乱朝纲—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东汉的政治格局,类似于今天的两党执政,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轮流坐庄,而皇帝处于两大利益集团的平衡点上,自然可以居中调节,让谁也无力窥视他的权力。
2.豪杰遍地戴黄巾—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口号、人物、时间、原因、斗争目标等)
东汉末年墓葬壁砖上留有工匠随手书写的“仓天乃死”字迹,现收藏于国家博物馆。
2.豪杰遍地戴黄巾—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张角早在十几年前,就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他以宗教为形式,以免费行医治病为手段,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方,各设统帅,在衙门上标记“甲子”,作为将来的攻击目标和进攻时间,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你觉得这次起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有组织有准备
2.豪杰遍地戴黄巾—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黄巾起义,瓦解了东汉的统治,揭开了汉末割据混战的帷幕,更种下了三国鼎立的远因,也奠定了道教今后主要在社会下层发展的历史格局。
2.豪杰遍地戴黄巾—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
纵观秦汉以来的陈胜吴广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和黄巾大起义,
你觉得农民起义在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中,
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思维驿站
友情提示:
思想观念、改朝换代、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
(历史的沉思)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历史的沉思
王朝的浮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请结合夏商周、秦、西汉、新、东汉兴亡的史实,
归纳:一个王朝灭亡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历史的沉思
经典言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唐太宗李世民:水(百姓)能载舟,亦能覆舟。
光武帝刘秀:天地之性人为贵
东汉百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 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第四卷 苍茫大地 江山浮沉谁是主---历史的沉思
以古鉴今
通过古代王朝(尤其是东汉)升沉兴亡的史实,你觉得今天的中国执政党应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辉煌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衰落
黄巾大起义---瓦解
军阀割据---灭亡
颗粒归仓
有人说:“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文中的“外戚”是( )
A.王莽
B.刘秀
C.张角
D.光武帝
颗粒归仓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通过哪种方式建立政权的( )
A.农民起义
B.世袭继承
C.谋权篡位
D.联盟征战
颗粒归仓
“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
A.光武中兴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大起义
D.王莽改制
颗粒归仓
刘秀被毛泽东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实行分封制
C.惩处贪官污吏
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材料解析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农民起义?
2.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宗教组织?
3.材料中的“甲子”是哪一年?
4.材料反映了这次起义具有什么特点?
黄巾大起义
张角,太平道
184年
有组织、有准备
思维延伸
你眼中的东汉王朝
是一个怎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