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6课春秋争霸 (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件-第6课春秋争霸 (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8 23:3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第6课春秋争霸周都东迁春秋五霸争霸战争导入春秋战车(想象画) 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如果说,通过“反戈一击”,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一系列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春秋方阵、圆阵示意图返回周都东迁周幽王像 西周第十二代王为周幽王,幽王即位第二年,关中发生强烈地震,渭水、泾水、和洛水一度断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加重了西周的社会危机。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骊山
(位于西安临潼县城南)骊山烽火台遗址返回春秋五霸郑庄公雕像 郑国国君郑庄公(前757—前701年)对周桓王傲慢无理,周桓王亲率军队讨伐郑国,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周桓王的肩膀也中了一箭。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周王慢慢仅存有天子的虚名。 在王权衰落的同时,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互相连年征战。 曹沫挟齐桓公画像石所绘为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曹沫挟持齐桓公,要求他归还鲁国国土的事。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情况。 在战争过程中,先后有5个国君成为一方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齐桓公画像晋文公雕像楚庄王雕像吴王阖闾画像越王勾践画像返回争霸战争春秋列国形势图齐桓公画像管仲像齐桓公与管仲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后,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齐国的国力更加强盛。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的黄河故道北岸),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葵丘会盟台铜雕《楚庄王出征》晋文公征战想像画 齐桓公死后,齐国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城濮之战形势图(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别在践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楚国制。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又名子庚,颇有战功。 铜鼎腹内及盖内有鸟篆书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此鼎反映了春秋时期楚、晋两国争霸的历史。 王子午鼎(附匕)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建设城郭,任用著名军事家孙武为将军,国力大大加强。阖闾曾进攻楚国,五战五胜,直捣楚国都城郢(今湖北荆州西北)。 无锡市锡山区胡埭镇和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交界处,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吴都阖闾城。图为古城墙遗址。孙武《孙子兵法》竹简(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 吴王夫差即位后,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吴王夫差矛 错金铭文 “吴王夫差自乍用鈼 ”( “鈼 ”即矛 )吴王夫差鉴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雕塑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新的霸主。 鸟篆铭文 “越王鸠浅自乍用剑” (“鸠浅”即“勾践”,“乍”即“作”) 配儿勾鑃 ,吴国专用于宴客典礼的乐器。越国灭吴后,此器归越国。  越王台位于绍兴市区卧龙山南坡,处于越国范蠡所筑之小城内,为当时越王勾践宫室集中之地。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太守汪纲于原址兴建越王台。抗日战争时被日寇飞机炸毁,1980年按原貌重建。返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