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件+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课件+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08:12:21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五四爱国运动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回答:1.巴黎和会上中日的焦点是什么?2.面对中国的合理的要求,巴黎和会又是如何回应?3.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4.从中国的外交的失败,你得出什么结论?1.山东问题。2.欧美列强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3.巴黎和会是在英、法、美、日、意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下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4.弱国无外交。在那一代青年人周围,是令人感到窒息、令人满怀悲愤的黑暗环境:国内是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独裁的黑暗统治;国际上中国在巴黎和会中的外交失败。
对有志气的爱国青年说来,剩下的只能是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英勇拼搏。
于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了。 “胶州亡矣,山东 亡矣,国不国矣!” “国亡无日,愿合 四万万民众誓死图 之!” ——《外交 警报警告国民》林长民根本原因导火线 北京大、中学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口号和要求问题:五四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哪句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反帝反封建
外抗强权,内除国贼上海商界罢
市游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
海街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经过1919.5.4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遭镇压1919.6.3上海工人阶级“三罢”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释放、罢免、拒签)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的关键力量? 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和约。
(说“不”)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极大地激发
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革命
力量的团结。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
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五
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提示:与辛亥革命作比较.新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理论思想——
新的奋斗目标——
新的群众力量——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广泛群众性想一想思维拓展 1840 1919 1949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巩固练习:DB3、下列各项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
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斗争目标是反帝反封建
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D、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4、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李大钊、陈独秀的指导作用BB1、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废除“二十一条 ” (4)拒绝在和约签字
A、(1)(2)(3) B、(1)(4)
C、(1)(3)(4) D、(1)(2)(3)(4)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 ( )
A、领导作用 B、主力军作用 C、先锋作用 D、推力作用练 习BC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彻底地、妥协地彻底地、不妥协地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不广泛广泛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影响 1、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政治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2、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3、五四运动还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是自由的别名。”――陈独秀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五四”精神爱国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科学民主( 主旋律 )畅所欲言 新时代,在依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前,我们年轻一代需要如何传承五四精神? 在21世纪新形势下,我们青年学生应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扬民主,崇尚科学,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振兴中华,全面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
1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 2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2学情分析
1)、知识面少。虽然课改注重兴趣的培养,但对历史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感兴趣的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历史学习的兴趣。另外,课改注重大事,相当多的历史事件、历史知识,学生只知道有这回事,即便有所叙述,学生也只知大概。 (2)、学习能力较低。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少能力的培养。而历史学科必备能力,如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初中极少要求。
3重点难点
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问题:1840-1919年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都有那些?结果如何?教训有那些?(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并回答) 1840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逐渐的由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曾发动多次革命运动,尤其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国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裁,内忧外患,日胜一日。怎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怎么才能挽救人民出水火,这是所有有志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爱国者在不断求索的问题。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犹如沉沉黑暗中一声春雷,以前所未有的不妥协的斗争精神,给人们以振奋和鼓舞,成为中国近代革命的伟大起点。 新课教学 一、五四爱国运动的背景
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它是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等矛盾激化,是国内外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形势下发生的。 (显示一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的图片:德国、英国相继宣战,日本在中国山东对德国宣战。分析日本在一战期间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的一段材料) 国际背景: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2、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 ( 分析关于北洋军阀统治的材料以及工人阶级发展状况的材料) 国内背景:1、国内阶级矛盾加深——根本原因 (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独裁) 2、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阶级基础 3、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思想基础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和背景 (显示一组关于巴黎和会的图片) 1919年1月18日,英、法、美等27个战胜国的代表出席了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国际和平会议即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中国人民以为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漫长寒冬就要过去,中国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于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权利,废除“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取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可是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却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断然拒绝。消息传来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1、爆发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2、经过:第一阶段:1919年5月初——6月初 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
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北洋政府迫于压力,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最终这个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分析: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其实质就是反帝反封建,这同以前的各种运动显然是有区别的。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的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的后期成了运动的主力军,李大钊、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正是由于运动的领导与中坚力量区别于以往一切运动,才使这场运动具有彻底性,并取得初步胜利。) 2、五四爱国运动“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 (分析: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可是却没有发动广大群众,而五四运动却拥有比辛亥革命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表现: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历史时代——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群众基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革命前途——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 四、小组讨论 “五四精神”有那些丰富内涵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该怎样发扬“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