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乔治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品味诗化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掌握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
3、感受乔治 桑的伟大灵魂,提升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挖掘深层内蕴
【教学方法】
朗读式
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乔治·桑(1804~1876)法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小说家。她原名奥罗尔·杜邦,1804年7月1日生于巴黎,父亲是第一帝国的军官。她从小由祖母抚养,13岁进入巴黎的修道院,18岁时嫁给杜德望男爵,但她对婚姻并不满意,1831年到巴黎,开始独立生活。
乔治·桑移居巴黎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从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卢梭、夏多布里昂和拜伦对她的复杂影响。七月革命后不久,她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安蒂亚娜》(1832),一举成名,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乔治
·桑是一位多产作家,她一生写了100卷以上的文艺作品、20卷的回忆录《我的一生》以及大量书简和政论文章。她的小说创作大致可分四阶段:
早期作品称为激情小说,代表作有《安蒂亚娜》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伦蒂娜》(1832)、《莱莉亚》(1833)等,都描写爱情上不幸的女性,对生活感到失望,不懈地追求独立与自由,充满了青春的热情与反抗的意志。
第二阶段作品为空想社会主义小说,代表作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木工小史》(1840)、《康素爱萝》(1843)、《安吉堡的磨工》(1845)等。在这些作品里,她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的命运问题,尽管没能明确地指出解放的道路,但作品毕竟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罪恶,攻击了资本主义的财产制度和婚姻制度,进而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
第三阶段作品为田园小说,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作有《魔沼》(1846)、《弃儿弗朗索瓦》(1848)和《小法岱特》(1849)。乔治·桑的田园小说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渲染农村的静谧气氛,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第四阶段作品为传奇小说,代表作有《金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树林的美男子》(1858)。第二帝国时期,她和王室来往密切,对巴黎公社革命很不理解,但反对残酷镇压公社社员,
乔治·
桑于1876年6月7日逝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乔治·桑属于最早反映工人和农民生活的欧洲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描绘细腻,文字清丽流畅,风格委婉亲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鼓舞着人们前进。”
2、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830年,雨果的剧本《欧那尼》在法兰西大剧院上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确立了浪漫主义在法国文坛上的主导地位。
1831年发表的《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 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小说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1851年雨果因参加了共和党人组织的反政变起义而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流亡期间,他先后发表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悲惨世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和贫富悬殊,描写了下层人民的痛苦命运,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猛烈抨击了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全面反映了19世纪前半期法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所以,小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到了20世纪,它又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同样吸引了无数的观众。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在色当兵败之后,普鲁士军队直逼巴黎。在这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雨果在流亡了19年之后回到了祖国。他到处发表演讲,号召法国人民起来抗击德国侵略者,保卫祖国。他还用他的著作和朗诵诗歌得来的报酬买了2门大炮,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
1885年,雨果逝世。法国人民为这位伟大的诗人举行了国葬。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专门安葬伟人的先贤祠。
3、检查预习:识字词
悼念(
dào
)
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慕(
mù
)
钦佩(
qīn
) 肃穆(
sù
)
禀性(
bǐng
)
强韧(
rèn
)苍穹(
qióng
)
屹立( yì )
二.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1、阅读1-3节,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爱慕、钦佩、崇敬、凝视、祝贺、感谢、灵魂是如此伟大”等词语。
2、阅读4-5节,从语言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其作用。
语言内容上:“不”构成独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斩钉截铁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乔治·桑逝去的只是她的形,她的精神永在人间。这个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乔治·桑的悼念与赞美之情。”两节构成设问句,自问自答,更加真实形象地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
结构上:是过渡段,主要作用是引起下文对乔治·桑的崇高思想的赞美。
3、文章开篇说“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阅读6-7节,这种“不朽”具体体现在何处?
乔治·桑的不朽在于其“崇高的变容”。
伟人们的躯体消失了,而思想永垂不朽。
乔治·桑留给我们的“就是一种思想”,她是“自由的女神”
4、阅读8-16节,分条概括乔治·桑的思想和功绩。
(1)她是本世纪人类历史新纪元中雨果所处时代拥有男子才华的伟大女性的典范。
(2)她是法兰西的骄傲,荣誉等身,完美无缺。
(3)无数杰作佳品的伟力在于“善良”二字。
(4)留给我们“女权”思想,她的思想成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并将推进文明的发展。
5、分析作者在此部分使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
(1)第10节使用类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和排比句式,突出其“灵魂的伟大”,类比手法突出了其思想,作者把乔治·桑与巴贝斯相比,突出她的政治才能,她的追求自由和妇女解放思想的伟大;把乔治·桑与巴尔扎克相提并论,意在称颂她的卓越的文学业绩;把乔治·桑与拉马丁相比,赞颂她诗人一样的激情和智慧。三句构成排比,热情歌颂了乔治·桑是“世纪的光荣,法兰西的骄傲”。排比句式加强了语势,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抒发强烈的赞美之情。
(2)第11节使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咒骂的低劣衬托出欢呼的高尚,表现世人对她的崇敬。
(3)第14节:比喻,将其比喻为思想火炬,增添文明的光芒。
第16节:类比,把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与乔治·桑类比,从而突出了乔治·桑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杰出地位。
6、理解句子的含义:如何理解“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指的是第16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英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向我们走来”,作者前后照应,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指的是躯体消失了,精神复活了。这也与文章的第6节前后呼应。
7、本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组织的?
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一:因为死者乔治·桑是19世纪法国著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小说家,是那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伟大女性;他给法国带来了荣誉,创造了奇迹,留下了许多佳作,是法兰西民族的骄傲;她有伟大的品格,她是公开的行善者;她的思想象火炬一样不会熄灭,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二作者在文章一开始就心情沉重、感情悲痛地表达了自己对死者的怀念、爱慕、与敬佩之情。
然后文笔一转,用一句反问句“难道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引出对死者一生的价值的评判,进入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高度赞扬了乔治·桑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第二层评价她伟大的人格;第三层说明她给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结尾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敬意。
8、作业思考:
①
乔治·桑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为什么雨果在悼文中却说“列举她的作品显然是毫无必要”,只字不提她的作品?
②
文中多处用到类比,这些类比有什么作用?
三、(拓展运用)
1、联系乔治·桑的精神和业绩,为其写一片段,做为写作素材。注意句式,适当使用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一个身材矮小却充满无限激情的女人,向着长空呼唤,蔑视传统呐喊——自由!她是火红的木棉,是坚硬的橡树,是澎湃汹涌的波涛。
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像喷射的火山,扫荡着世俗与黑暗。绝代的才华,吸引着异性的追求。她颠覆着传统的婚姻,张扬着惊世骇俗的个性。
盛产百卷作品,那是茫茫黑夜中的一支火炬,那是呼唤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大旗,那是空想社会主义的海市,那是自然风光的画卷。
乔治·桑,一个男性的笔名。你用自己的激情洋溢的华章,彰显着不羁和自由。
2、欣赏学习名人墓志铭,请你给乔治·桑写一个墓志铭,突出她的主要精神或业绩,也可表现对她的崇敬之情,语言简洁,可使用1-2种修辞手法。
例: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聂耳是我国的著名作曲家,他的墓志铭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自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墓志铭是他去世前夕写的一首诗的最后十七个字:“投出冷眼,看生,看死。骑士,策马向前!”
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志铭出自哲学家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
参考答案:
死亡,是你生命的休止符。停下来,抖一抖笔墨,飘下高傲与寂寞。美丽,绝不带进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