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思考
凸透镜焦距f= cm 教材分析重视探究,
重视数据采集归纳 学生易错点及困惑实验前的调节要求(三心在同一高度)不能很好的理解
很难记住成像规律
在区别“实像”和“虚像”上存在困惑
如何找到清晰的像
在凸透镜成“虚像”时不知如何观察
容易忽略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有关
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生活中的透镜对应关系
...
教学设想1.在新授课时将学生困惑,易错点有恰当的引导
2.在实验中要多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
3.实验教学渗透物理思想方法,而不单纯是现象观察或实验验证
4.尽可能简化对知识的归纳,寻找贯穿知识的主线 创设情境,科学猜想 创设情境,科学猜想凸透镜从靠近F灯,逐渐远离F灯,观察到像有什么变化?观察现象,是否可以提出一个可探究科学问题?引导学生提问:“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提问,注重学生观察的过程,只要经过观察而得出的猜想,都是宝贵的猜想,而不一定要达成意见的统一,学生会提到的宝贵的发现:
1.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与凸透镜本身的性质有关(凸透镜大小、焦距、材质、形状等)
2.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与物距(像距)有关
3.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与物体大小有关
渗透物理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在观察刚才的实验中,改变的是物体与凸透镜的相对位置关系,猜想与凸透镜本身有关、物体大小有关,没有现象数据的支持 反复观察,科学引导你在实验过程中,是否立即在凸透镜上看到了像?
比如左图成像有些歪,或者暂时没找到或看起来不全,你是如何调整看到完整的像的?引导学生说出:F灯、凸透镜、人的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复观察,科学引导你用眼睛观察到了正立放大的像,也观察到了倒立缩小的像,如果用光屏替代你的眼睛去承接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正立放大的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强调人眼观察的位置),但不能用光屏承接,倒立缩小的像既可以用眼睛观察又可以用光屏承接 反复观察,科学引导你用眼睛观察像的时候,是否有困惑,什么时候认为你已经找到了像的位置?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判断是否找到清晰的像实验迁移,科学收集数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你需要收集数据,如何改进这个实验,你能够得到更多的数据支持?实验迁移,科学收集数据
光源透镜光屏同一直线可以成像,但在光具座上调节成同一直线可以吗?引导学生说出:不仅成像而且可以收集物距和像距的数据物距u像距v如果想收集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并且让实验更加有序,记录处理数据更加方便简单,你打算怎样改变物体与透镜的位置关系?
(固定透镜位置,先移动物体,再移动光屏找像,找一个顺序,从远及近或由近及远)
你会遇到成正立放大像的情况,光屏上无法承接,您打算怎样观察像?
在实验中是否存在找不到像也观察不到像的情况,如果遇到,留心物体那时在什么位置?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你不太确定到底是放大还是缩小,也把这个位置或范围进行标记
实验迁移,科学收集数据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凸透镜焦距f= cm 小组汇报,分析数据尽可能多收集数据,归纳结论。 总结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评估交流 教学思考1、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原始想法,鼓励创造性思维,科学引导,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落在实处。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实验不等于获得真正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要从学生已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原始想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要敢于放开手让学生想、学生看、学生做。还需加强内功修炼,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才能把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落在实处。2.新课改理念下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
物理实验课程设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相信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利用物理实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物理实验课的设计,不能仅从演示实验角度去思考,还要找准实验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充分挖掘实验教学的意义。以实验引领学生思考,让学生用实验探索未知,把实验真正交付给了学生,把思维的空间留给了学生,把探究的机会给予了学生,把失败的宝贵经验留给了学生,将收获和体会根植在学生心中,我想这才能实验教学的魅力所在。
新课程要求超越学科本位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