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新版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新版七上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9 09: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一是“乱”—— 战争不断想一想二是“变”—— 改革潮涌秦楚鲁越卫韩赵魏周中山洛邑燕齐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乐毅改革胡服骑射改革邹忌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吴起变法各国竞相改革、变法的时代潮流。第 8课商鞅变法
与秦国的崛起【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战国前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商鞅变法开始时间及其主要内容;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
2.过程与方法:商鞅变法的原因和给秦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3.学科素养: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 :探讨商鞅变法的背景。
商鞅变法阅读材料,进一步探讨商鞅变法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图片

( 图一)铁农具 (图二 )鼓风冶铁图 (图三)青铜牛尊
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政治上:秦落后,东方六国歧视秦国军事上:魏国渡黄河,占领土地无力还击。秦孝公继位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读读:“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徙木立信商鞅商鞅变法的背景
1、生产力提高: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必要性:秦国弱,各国歧视;魏国侵占领土,秦无力抵抗。
3、秦孝公当政: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4、商鞅应招: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
商鞅变法 时间:内容:
1、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制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3、奖励军功
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5、严明法令公元前356年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1、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3、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奴隶贵族特权。4、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影响最深远。)5、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百姓互相监督地主农民士兵旧贵族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及你对变法的态度。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材料二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成功。
判断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改革的目的是否实现,改革是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为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国力空前强大。即使后来商鞅被处死,但他的改革仍然达到了最初的目的,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并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因此说商鞅变法取得了成功。 故后人言: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统治者秦孝公的支持
2.广大人民的支持
3.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4.变法措施适宜
5.商鞅取信于民
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从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你应该得出什么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修建背景:
修建地点:
修 建 者:
特 点 :李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成都附近的岷江上都江堰的修建秦灭巴蜀,设置郡县进行管理。为都江堰的修建打下了基础。
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1)灌溉、防洪、运输,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
2)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3) 是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功能与作用源于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1.社会发展
2.政治稳定
3.经济发展
4.军队实力增强秦国的强大的原因?对于战国形势的影响:为秦完成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加速了秦统一进程。长平之战1.战国前期铁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广
2.秦国变法的原因变法背景1.商鞅变法的时间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主持变法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2.都江堰的修建
3.长平之战秦国的变化课堂小结 1.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2.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DA随堂训练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