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地震 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3.2地震 教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9 15:3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地震
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现象,能借助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的威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等,特别是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学习和宣传避震知识,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单一,说不出科学的理由。
3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2.能说出地震发生时自我保护的一些措施及理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1.给学生展示了一组与地震灾害相关的图片,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看,并由此展开联想,让他们从心灵上得到震憾。
2.学生发表看法。
3.过渡: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感受一下吧。
活动2【活动】地震成因的探究
1.交待实验方法:
让两个同学为一组,做两次模拟实验:一次是两个同学朝相反的方向拉一张纸,直到纸断裂;另一次是两个同学各拉筷子的一头,弯曲筷子直到折断。
2.学生实验。(注:注意安全)
3.推理分析:可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纸被什么方向的力量拉断?当纸断裂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筷子在什么情形下被折断了?当筷子折断时,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能将实验和地震联系起来吗?纸和筷子相当于什么?
4、地壳的知识简介
5.阅读教材第37页的岩层运动示意图,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地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岩层断裂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那就是一个能量的集聚和释放的过程。)
活动3【讲授】阅读与交流
(1)阅读教材第38页和相关的图片资料:
1、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情况;
2、了解地震前兆,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2)阅读第39页的教材。
1、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说说图中的做法对不对及自己判断的理由。
2.然后组织全班性的交流:先说出某种做法是对还是错,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
(明确:跳窗逃生不对,跳下去会导致摔伤或摔死,且地震时震落的物体也容易导致人的伤亡。地震时,人躲在桌子底下的这一做法,不同情况下要区别对待。)
活动4【活动】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1)地震来临时,在学校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5.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
6.不要向教室外面跑,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旁,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2)组织演习活动,提示学生注意在模拟的情境中演习时的安全。
(3)自由交流感受,如果正在街上,在车上,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科学避震的认识。
活动5【作业】地震知识宣传
把你学到的有关地震的知识宣传给身边的人。
活动6【测试】知识测试
一、单选题
1、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  )发明的。
A、祖冲之     B、张衡     C、毕升     D、蔡伦
2、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
A、
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学校上课,应如何避震(
)。
A、向教室外跑B、听老师指挥C、蹲在地上D、涌向楼梯间
4、地震发生后,从高楼撤离时应走(
)。
A、安全通道B、跳楼C、乘坐电梯D、从窗户抓绳下滑
5、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的首先选择的是(A)。
A、先保护头;B、先保护胸部;C、先保护双手;D、先保护双脚
6、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
)。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
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进食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7、地震发生时,为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城镇居民首先要做的是(
)。
A、切断电源、切断火源
B、切断水源
C、关好门窗
D、立即外逃
8、下述家庭避震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乘电梯快速下楼;
B、躲在厨房或卫生间;
C、就近躲在床下或桌下;
D、躲在墙内墙角;
9、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所致B、大地震动C、地面开裂D、火灾
10、防震棚应搭建在(
)地方。
A、
交通要道处
B、
开阔地带
C、
山边塬下
D、
湖边库边
11、地震发生时你在户外如何避震(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