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案
1新设计
一、教师导学(引出课题,明确探究主题。)
二、探究研学
(一)认识月球(学生通过阅读,从资料中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三、提升延学(回应教学目标,激发探索月球奥秘的兴趣。)
(二)关于环形山的猜想
2教学目标
1.
能根据有关知识进行推断并自主解决关于月球表面情况的问题。
2.
能够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关于环形山形成的猜想。
3.
体会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激发探究月球奥秘的兴趣。
3学情分析
学生处于六年级这个阶段,由于知识所限,对于月球、月亮文化知识知之甚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学生对活动课特别感兴趣。在运用网络技术上,他们有初步上网浏览、查找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重点难点
月球一些基本情况和环形山的形。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教师导学(引出课题,明确探究主题。)
师:地球月亮,同绕太阳转,人类探索不止,太空征程漫漫。2013年12月2日我国的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时刻,请看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已于2004年正式启动,全世界的其他很多国家也在积极地对月球展开探索。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月球的秘密吗?那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单元第1课:探索月球的秘密。
二、探究研学
(一)认识月球(学生通过阅读,从资料中获取关于月球表面的有关信息。)
1.提出猜想
师: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同学们,你们对月球有了哪些了解?
生交流。
师:你们还想了解月球的哪些秘密?
生交流。
师:同学们对月球充满了好奇,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早在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就用简陋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月面上有些地方比周围地区略为暗些,古代人以为这些较暗的地方是被海水覆盖着,所以就定名为“月海”。(同时出示1张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观察月球时,看到了月海吗?猜想一下,月海里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出示)
生提出猜想。
2.阅读资料,验证猜想。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一起搭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带着我们的猜想,踏上凳月的征程。请同学们从1号资料袋中取出资料卡,阅读资料验证猜想。
生阅读资料。
3.交流有关月球的知识
师:同学们,你们从资料中获取到哪些信息?
生交流(链接图片,师针对性提问,如刚才你关于“月海”的猜想对了吗?)
(二)关于环形山的猜想
1.提出猜想
师:关于环形山,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生:环形山有什么特点?
师:让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来认识环形山的特点(播放课件)。
师:环形山有什么特点呢?
生:大小不同、深浅不一、数量众多、形态各异。
师:那关于同学们谈到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能大胆提出怎样的猜想呢?
生:交流猜想(火山喷发、其它星球、损石碰撞——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猜想,依据是什么?)
2.设计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实验是验证猜想最有效的途径,那么请每组选择一种猜想进行模拟实验。请同学们商量好举手示意,看哪组最快做出决定。
师:选择火山喷发的小组请举手,请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师:如何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模拟制造环形山呢?请小组根据提示展开讨论。(这些材料分别代表月球上的什么?如何运用这些材料来模拟制造环形山?)
生交流。
3.分组实验
师: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请各小组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同时完成实验记录单。
环形山形成模拟实验记录表
第
组
模拟方法
实验后的痕迹
(可画图、可拍照、可文字描述)
是否形成环形山
陨石撞击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生实验,师巡视。
4.展示交流
小组汇报展示实验验证情况。
师:同学们都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我们来看看科学家的研究。(播放视频)
师:其实不管是火山喷发说、还是陨石、星球撞击说,依据都还不充分,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三、提升延学(回应教学目标,激发探索月球奥秘的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收获了多少呢?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智慧派对游戏。(你问我答)
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少,月球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待我们去探索,我希望你们学好科技知识,探索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秘密,老师期待不久的将来,月球上能留下孩子你们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