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食物中的营养
教案
1教学目标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
2.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3.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4.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对食物进行分类的能力,但对于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及怎样检测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不是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食物的分类,而将重点放在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检测方法上。
3重点难点
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师导学
1.出示一天的食谱,让学生观察,然后追问: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不同的食物?
(学生观察食谱,说说自己的见解。)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食物中的营养。(揭示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人体要维持生命,需要从不同的食物中获得不同的营养成分,从而激发探究的欲望。
活动2【讲授】探究研学
1.提出问题
(1)孩子,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说一说,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呢?(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
(2)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淀粉、脂肪。(板书: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
(3)对于蛋白质、淀粉、脂肪这三种营养成分,你都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汇报后师补充介绍蛋白质、脂淀粉的主要作用。
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分为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的生命,就好像没有砖瓦、水泥、沙子就没有房屋一样,是构成人体的“建筑材料”。
B.脂肪也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身体,有保温、提供能量、润滑肠道的作用。
C.淀粉里主要含有碳、氢和氧三种元素。淀粉吃到肚里后,就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同吸进的氧气化合产生热量供给人体肌肉运动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保证人生活的正常进行。
2.学习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和判断标准。
(1)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蛋白质、脂肪、淀粉这些营养成分呢?我们先来观看一段关于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的视频。
出示“温馨提示”:边观看边思考:
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分别是怎样的?
(2)谁来说说: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检验方法分别是怎样的?(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3)在检验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吗?(强调:正确使用酒精灯,注意安全。)
3.小组商量选择探究的内容。
孩子们,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我们每小组只选择一种营养成分进行检验。请大家赶快商量一下,确定好自己小组准备检验的营养成分!(注意:师可根据各个小组的选择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尽量使研究每种营养成分的小组数基本一致。)
4.分组制定实验计划
(1)孩子们,检验不同的营养成分,需要的实验器材也不一样,请你们根据自己小组的实验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制定好实验计划吧!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实验计划与大家分享呢?(注意:根据小组代表的汇报,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5.分组实验
(1)孩子们,你们的实验计划都制定好了,想动手了吧!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和质量,老师想给大家一些建议,愿意听听吗?
出示温馨提示:
A.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即组长要做好统筹安排,谁动手操作,谁执笔记录,谁监督记录、谁监督纪律。
B.操作时尽量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
C.实验完毕后,快速收拾整理好桌面和实验器材,保持桌面干净整洁,并以端正坐姿示意。
3)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4)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展示给大家看看?(注意:针对汇报中出现的有争议的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正确引导——再次实验或查阅资料,体现科学的严谨性。)
6.小结:根据刚才的实验和交流,我们发现:米饭、馒头、土豆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鸡蛋、瘦肉、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肥肉、花生、核桃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因此,我们在饮食上应该做到合理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
7.除了像刚才那样利用实验检验食物中存在的主要营养成分,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知道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呢?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学习检验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方法——选定实验内容——制定实验计划——交流实验结果”等环节,让学生经历一个严谨的科学探究历程,有助于培养孩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其间教师的必要提示、强调为提高实验效率和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动手实验、展示汇报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活动3【作业】提升延学
1.谈收获和体会
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研究有关食物营养的哪些内容?
布置课外任务:课后查阅资料,了解不同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偏食、挑食?
【设计意图】回应教学目标,生成新的问题。并让学生养成自觉拓展的习惯,从而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