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社会生活的变化第20课第六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经济上工业化思想文化上
科学民主化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
时参议院在南京成立政治上民主化思考 近代以前人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近代以前广州街头轿子独轮车马车骑驴木船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轮船火车有线电报好处使人们出行的速度大大加快,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早期电报机方便了人们交流与沟通。1807年美国人
富尔敦制造了
第一艘汽船。(轮船)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复原图返回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早期火车中国人对火车的反应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 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返回二、文化生活的变迁1、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旧式照相机末代皇帝溥仪与皇后婉容的合影《定军山》剧照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定军山》。 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1931年)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渔光曲》剧照2、媒体和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现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申报》,在当时影响较大。该报内容丰富,刊载有新闻、评论,还有商品和服务类的广告等等。从报纸中,人们可以得到社会生活、国内和国际的许多信息。商务印书馆原貌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三、社会风俗的变迁1、剪发辫 易服饰清朝梳辫图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清朝官服孙中山和中山装2、废止妇女缠足3、 废跪拜礼 改称谓“先生”“君”等称呼 取消“老爷”、
“大人”等称谓鞠躬、握手礼近代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变化文化生活变迁小结火车、 轮船、
有线电报照相、 电影、媒体、出版机构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
改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