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是标量
C.公式v=适合于任何形式的运动
D.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与运动的位移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成反比
2.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的平均值
B.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认为等于瞬时速度
C.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平均速度大
D.平均速率就是瞬时速率的平均值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
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
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
s
4.一支队伍正以某一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联络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回到队尾,在此过程中联络员的平均速度为v2,则( )
A.v1>v2
B.v1=v2
C.v1<v2
D.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无法判断
5.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其间都不停也不返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一定是质点A的大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6.
于2016年,在巴西举行的第三十一届里约奥运会上,在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夺得冠军,如图所示,孙杨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项目的冠军,取决于他在200米中( )
A.平均速率大
B.平均速度大
C.冲刺时的瞬时速度大
D.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7.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时间(x
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t1时刻,a车追上b车
B.在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8.第15届机器人世界杯赛上,科大著名服务机器人“可佳”现要执行一项任务。如图所示,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然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该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 )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
B.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m
C.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
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平均速度为1.5m/s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比赛中,中国选手傅园慧以58秒76的成绩摘得铜牌。已知赛道长50米,则傅园慧在整个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
10.如图(a),一个小球在固定的轨道AB上往复运动,其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b)所示,则轨道AB的长度为________m,小球在t=0到t=6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m/s。
1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在t0=0时质点处于位置x0=0,在t1=2s时质点处于位置x1=10m,在t2=4s时质点处于位置x2=-10m,求:
(1)质点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
(2)后2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
12.2016年,在里约举行的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上,在乒乓球男单决赛中。中国名将张继科以4∶1战胜对手,晋级半决赛,在比赛时,某观众拍摄了几张比赛照片,洗出来后发现照片上的乒乓球带了一段“尾巴”,经测量,照片上的乒乓球连“尾巴”共长7.2
mm。已知乒乓球直径为4
cm,照片与实物大小之比为1∶20。照相机曝光时间为
s。求按下快门时刻乒乓球的瞬时速度。
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AC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式v=对任何运动都成立,A、C正确;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B错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均无关,D错误。
2.【答案】B
【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与初、末速度无关,A错误;由瞬时速度的定义可知,B正确;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少的物体平均速率大,C、D错误。
3.【答案】CD
【解析】某时刻速度10
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明物体此时刻前后运动的快慢情况。物体此时刻前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非匀速直线运动均有可能,A、B均错;如果从此时刻(速度为10
m/s)起质点做非匀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
s内位移可能为60
m,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t=100
s,D正确。
4.【答案】B
【解析】联络员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回到队尾,通过的位移恰好等于队伍运动的位移,设队伍运动的位移为x,运动时间为t,则v1==;v2==,v1=v2,故选B。
5.【答案】AB
【解析】三个质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相同,A正确;由于B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方向与瞬时速度方向相同,B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路程不同,运动时间相同,平均速率不相同,D错误;无法判断到达M点时哪个质点的瞬时速率大,故C错误。
6.【答案】A
【解析】200米自由泳决赛的总路程一定,游完总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获胜,也就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大,即平均速率大,A正确。
7.
【答案】BC
【解析】由x
t图线分析可知,t1时刻b车追上了a车,A错误;x
t图线斜率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t2时刻a车沿正方向运动,b车沿负方向运动,B正确;x
t图线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大小,t1到t2这段时间内曲线b斜率先减小为零,后逐渐增加,直线a的斜率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
8.
【答案】B
【解析】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为折线,A错误;由题意知机器人初位置坐标为(0,0),末位置坐标为(2,2),故位移为:x=,故B正确;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时会与由点(3,1
)沿直线运动到点(1,4)有交点,即会经过同一位置,C错误;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故,故D错误。
9.【答案】0 1.702
m/s
【解析】中国队在整个比赛中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v==
m/s≈1.702
m/s。
10.【答案】0.60.1
【解析】根据位移-时间(x-t)图象可知,小球在0-2s向正方向运动,最大位移为0.6m,2s-4s向反方向运动,位移大小也为0.6m,4s-6s又向正方向运动,位移为0.6
m,故轨道AB的长度为L=0.6m。小球在0-6s内的位移为x=0.6m,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t=0到t=6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0.1m/s。
11.【答案】(1)-2.5m/s(2)-10m/s
【解析】(1)质点在这4s内通过的位移是x=x2-x0=-10m
质点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
m/s=-2.5m/s
(2)后2s内质点的位移x′=x2-x1=-20m
平均速度==
m/s=-10m/s
12.【答案】6.24
m/s
【解析】照片与实物大小之比为1∶20,已知乒乓球直径为4
cm,则除乒乓球外“尾巴”长度为s=×10-1cm-4
cm=10.4
cm=0.104
m
因为时间很短,可以认为平均速度近似等于乒乓球的瞬时速度
由v=,代入数据得:v=6.24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