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3.3 摩擦力 课时同步附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3.3 摩擦力 课时同步附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30 14:2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3.摩擦力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里。
1.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拉力作用,但物体仍然保持静止,这表明(  )
A.拉力小于静摩擦力
B.拉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C.拉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小
D.拉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
2.用水平方向的力F将重为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如图所示,当力F增大到2F时墙对木块的摩擦力(  )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点击查看大图"
t
)
A.是原来的2倍
B.与原来的相等
C.是原来的3倍
D.是原来的倍
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B.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向垂直
4.如图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某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max(设最大静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  )
A.μ=
B.μ=
C.μ=
D.μ=
5.皮带运输机把物体匀速送至高处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
A.与物体速度同向
B.与物体速度反向
C.摩擦力为零
D.因不知相对运动趋势,故不能判定
6.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相等,有F=1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上,A、B、C都静止,则地面与A、A与B、B与C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
A.1
N、2
N、1
N
B.1
N、0、1
N
C.0、1
N、0
D.1
N、1
N、0
N
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正比增大,即F=kt(k为常数),则木箱所受摩擦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正确的是(  )
8.如图所示,物体A、B、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作用于C物体上,使A、B、C以共同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且三者相对静止,那么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不受摩擦力作用
B.B不受摩擦力作用
C.A受摩擦力作用
D.以A、B、C为整体,整体受到的摩擦力为零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个小题。将符合题意的内容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9.用一个轻质弹簧拉着重80N物体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为6
cm;当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的伸长量是4
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400
N/m,则由此可知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N,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  N,物体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重为40
N的物体,受到F1=14
N和F2=7
N的作用而保持静止状态,F1与F2的方向相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的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若只撤去F2,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
11.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块A重400N,人与A、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现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滑轮摩擦不计,求:
(1)人对绳的拉力的大小;
(2)人脚给A的摩擦力方向和大小
12.如图所示,有两本完全相同的书A、B,书重均为5
N,若将两本书等分成若干份后交叉地叠放在一起置于光滑桌面上,并将书A固定不动,用水平向右的力F把书B匀速抽出,现测得一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n
将书分成的份数
2
4
8
16

逐页交叉
力F的大小(N)
4.5
10.5
22.5
46.5

190.5
根据以上数据,试求:
(1)若将书分成32份,力F应为多大?
(2)该书的页数;
(3)该书任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3.摩擦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答案】
1.B
【解析】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拉力和静摩擦力两个力作用,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与静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拉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也随之变化,故选项B正确。
【答案】
2.B
【解析】力F将重为G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与重力相等,当力F增大到2F时,木块仍处于静止,所以静摩擦力没有变化,B正确。
【答案】
3.AD
【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滑动的速度无关,选项A正确C错误;在传送带上向高处运送的货物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受静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压力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接触面,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向垂直,故D正确。
【答案】
4.B
【解析】对砖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2f=mg,2μFmax=mg得:μ=,故选项B正确。
【答案】
5.A
【解析】皮带运输机把物体匀速送至高处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必受重力、皮带的支持力,但这两个力不能够平衡,因此还要受到传送带与运动方向相同的静摩擦力,故选项A正确。
【答案】
6.C
【解析】以A、B、C整体为研究对象,则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向左和向右的大小相等的力F,二力平衡;若地面对A有摩擦力,则整体不可能静止,故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零;以B、C为整体进行分析,B、C水平方向受向右的拉力F,要使B、C静止,则A对B一定有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等于F=1
N;对C分析,C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相对B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C不受B的摩擦力,综上所述,选项C正确。
【答案】
7.C
【解析】水平推力F=kt,从t=0开始不断增大,则物体刚开始受到静摩擦力作用,所以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相等,随时间均匀增大;当物体的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此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而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答案】
8.BC
【解析】以C为研究对象,受到拉力F与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故A错误;以B为研究对象,B随A一起匀速运动,B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二力平衡,B不受摩擦力,故B正确;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到C对A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和地面对A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二力平衡,故C正确;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知地面对A摩擦力与拉力平衡,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
【答案】
9.
24
16
0.2
【解析】物体刚要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有:fm=F1=k
x1=400×6×10﹣2
N=24
N;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有:f动=F2=kx2=400×4×10﹣2
N=16
N,N=mg,f=μFN,得μ==0.2。
【答案】
10.
7
8
【解析】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为:fm=μG=8
N,由于F1-F2=7N<fm,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故有:f1=F1-F2=7
N,方向水平向右;撤去F2,因为F1=14
N>fm,物体相对水平面向左滑动,故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f2=μG=8
N,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1.
(1)F=100N
(2)f=100N,方向水平向右
【解析】(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在水平方向受拉力和摩擦力,由平衡可知:
2F=μ(G人+GA),解得:F=100N;
(2)以人为研究对象,人水平方向受拉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拉力向右,则摩擦力向左,则得人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f=F=100N;而人对木板的摩擦力与木板对人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人的脚给木板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
12.
(1)94.5
N
(2)128页(3)0.3
【解析】(1)对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将书分成4份时,力F比前一次增加6
N,将书分成8份时,力F比前一次增加12
N,将书分成16份时,力F比前一次增加24N。依此类推,可知当书分成32份时,力F比前一次增加48N,故F=46.5
N+48
N=94.5
N。
(2)将书分成64份时,比分成32份时力F应增大96
N,故94.5
N+96
N=190.5
N,可知书的总页数应为128页。
(3)以分成2份为例,对书B分析有:
F=μ mg+μ mg+μ mg=3μG
因为G=5
N,所以μ=0.3。